第160章 东部崛起

负责任之人,他离开基隆煤矿,肯定是有原因的。

  叶文澜是广东人,自幼聪颖,少年时便弃学游历,跟随当时外出南洋、美国的务工人员去过很多国家,通晓外语。

  后来辗转流落美国,那时正是美国西部淘金热之时,叶文澜趁此机会,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后来回国从商,船政建立之后,鉴于他通晓国外之事,所以便被聘为船政总工。

  基隆煤矿自1875年开始建立之后,又兼任矿务监督。

  “楚大人,并非是下官刻意不顾基隆煤矿之事,其中原委是这样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原来,基隆煤矿乃是船政出资建成,所以一直由船政派人管理。

  可是后来船政资金紧张,所以协调台北府出钱维持煤矿的经营。

  因此,台北府那边也派出了一名煤务委员,来监督生产。

  这位煤务委员正是掌管基隆厅的台北府通判张顺。

  通判是知府的副手,正六品。

  并不是所有的知府手下都有通判,只有府下设厅的知府手下,才会设通判来辅助知府管理厅一级的单位。

  像楚辰的福州府,就只有同知,而没有通判。

  简单来讲,就是台北副市长去兼任下面基隆厅的厅长,钱是他去台北市协调。

  宝岛之前沈葆桢时代只有一个宝岛府,也就是台南府。

  后来丁日昌任福建巡抚,改为两府,也就是增设了台北府和隶属于台北府的基隆厅。

  新设立的台北府府治在西边的新竹,中间有山脉阻隔,交通不便。

  因此基隆属于山高皇帝远的状态。

  再加上煤矿的运营资金都是张顺去找台北府协调,所以张顺到任之后,俨然成了基隆煤矿的土皇帝,丝毫不把叶文澜放在眼里。

  张顺将开采和售卖,全部掌控在手中,不断安插自己的人进入煤矿。

  这些人根本不懂煤矿,导致人员臃肿,效率低下,基隆煤矿开采的煤炭量,不增反降!

  叶文澜甚至发现张顺勾结有勾结山匪的迹象,将产出的煤炭通过山匪运往他处售卖。

  要知道,现在的台北附近,除了生番之外,山匪众多,民风彪悍。

  这也是台北府虽然成立了,但是府治一直在新竹,台北淡水附近的府城想要修建,一方面资金紧张,另一方面因为这些山匪的劫掠导致无法进行。

  宝岛这边虽然想要清剿,但是兵力受限,且山匪动辄便隐匿到深山之中,难以有效打击。

  叶文澜是忍受不了张顺的行为,于是回到船政去寻求帮助。

  可是因为船政正处于吴赞诚和楚辰这两位主管人员的交接时间,形成了权力真空期,所以一直没有解决,一直拖到了现在。

  听完叶文澜的汇报,楚辰冷笑连连。

  “张顺,呵呵。那咱们就去会一会他!”

  楚辰的话语中,杀气凛然!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