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四百六十七章 升平一号蒸汽机

第四百六十七章 升平一号蒸汽机



  从脚踩到水力再到蒸汽动力,大明工匠们进行了数次的更新换代,镗床才变成了现在看到的模样。

  而镗床也是生产气缸必要的工具,如果不能把气缸的内壁加工光滑,气密性无法保证,蒸汽机的热效率就无法提升,热效率和节约燃料、小型化、减重等等息息相关。

  朱翊钧面前的这台镗床在加工气缸的时候,内径一百寸误差不超过两分,这已经能够满足7.5匹蒸汽机的需求了。

  “很好,很好。”朱翊钧围着镗床转了好几圈,问了问如何使用,这不是朱翊钧年龄小会被这种机械吸引,张居正也是兴趣盎然的和皇帝讨论着这玩意儿能做些什么。

  朱载堉来到了第二个红绸布前,慢慢的拉开,开口说道:“螺纹车床,用于加工螺纹,这个车床来自泰西的法兰西,一名叫做贝松的工匠,发明的一种做螺丝的车床。”

  根据朱载堉的讲解,朱翊钧才知道,大明没有得到贝松螺纹车床的实物,而是得到了一张图纸,贝松为了推广这种车床,带着他的图纸四处兜售,但最终没能成功,大明使者两次前往了巴黎,对各种文牍都是来者不拒,图纸是从一本宗教书籍里发现的。

  朱载堉实事求是,技术来自于哪里,就是哪里,镗床是大明本来就有的,而螺纹车床是贝松发明的,当在皇家格物院手中,螺纹车床已经可以精确加工6种螺距,误差也是一百寸不超过两分。

  朱载堉一共介绍了七种用于加工蒸汽机的工具,而后走到了最后一个红绸布前缓缓拉开说道:“陛下,我们将蒸汽机的热效率提高了三倍,7.5匹马力的蒸汽机。”

  朱翊钧看向了这台蒸汽机,相比较之前三马力的蒸汽机和一间一居室差不多大小,新的蒸汽机居然更小了一些,长一丈半,阔不到一丈,高约三尺,相比较之前的蒸汽机,整个蒸汽机的集成化更高,原先的三马力机车是有专门的锅炉房,而现在锅炉集中到了蒸汽机上。

  “高压的吗?”朱翊钧看向了朱载堉问道。

  朱载堉俯首说道:“回陛下,不用高温高压,无法突破三马力的桎梏。”

  这涉及到了蒸汽机的路线之争,一般而言,高压锅炉的高压高温蒸汽,是蒸汽轮机用的,而往复式蒸汽机则使用的是100°蒸汽,相比较之下算是低温低压。

  而朱载堉坚持的就是高压高温蒸汽轮机,高压高温的技术用到了往复式蒸汽机上,作为格物院院长,作为泰斗,他没有阻碍往复式蒸汽机的发展,相反还把自己研究心得用于改进了往复式蒸汽机。

  “今年官办车床厂已经建好了,年产一千台不是问题。”汪道昆立刻俯首说道。

  三马之力的蒸汽机,之前产量不过两百台,而现在工部张口就是一千台7.5匹蒸汽机,这和技术不断成熟有关,也和市场需求有关。

  而一台7.5匹马力的蒸汽机售价和三匹马力的蒸汽机售价相同。

  “还请陛下赐名。”朱载堉俯首说道,发展到现在的蒸汽机,终于有资格问陛下讨个名字了。

  “就叫升平一号吧。”朱翊钧拍了拍蒸汽机,给蒸汽机取了名字,对蒸汽机问东问西,他对离心摆调速器很是好奇,朱载堉详细的解释了其原理,还做了一次现场演示。

  朱翊钧在离开皇家格物院时,神采飞扬,兴致勃勃的和张居正讨论着蒸汽机可能会给大明带来的变化,而张居正是那种想到就做的人,他立刻决定将蒸汽机列为禁售之物,而且严格禁止蒸汽机的技术外流。

  蒸汽机是一个个的零件拼装起来的,车床厂的匠人,只知道按照要求制作零部件,并不清楚组装到一起,究竟是如何运行的,按照张居正所言,这就是国之重器,不是说不让民间使用,而是不流向海外。

  哪怕是行钞法,也是需要白银不断流入的。

  朱翊钧忽然止步,那是讲武学堂的方向,那里种着一棵柳树,已至冬日,枝头早就没有了绿意,这棵树是当初俞大猷营造讲武学堂划界的树,俞大猷亲手种的,当初还只是树苗,恍惚之间已经长大了这么多。

  “陛下?”张居正有些奇怪,陛下说着说着忽然沉默,突然停下。

  朱翊钧摇头说道:“没事。”

  对奸臣汪道昆、王国光的弹劾,并没有因为林辅成舌战群儒而落下帷幕,反而有些愈演愈烈,即便是自由派也认可了利得税、燕兴楼扩张和工部对西山煤局的含糊其辞,但科道言官对二位明公的攻讦从未停止。

  利得税在十月十日强行开征以来,反对的声浪一波接着一波,但好在很快利得税就没人讨论了,大家纷纷瞄准了人性本恶的鸿沟,燕兴楼交易行。

  也不怪士大夫们狂喷,朱翊钧看完也是眼前一黑。

  十月二十四日,燕兴楼交易行突然流传着一个消息,那就是绥远驰道迫于朝中言官的风力,不会收过路费,大明不再增设钞关抽分局,当日,绥远驰道的票证,从五银每张,直接暴跌到了四银,跌幅高达20%,恐慌情绪开始蔓延,但这个价格没有继续跌跌不休,而是稳定在了四银上下波动了三日。

  而后这个消息被知情人士证伪,是假的,是谣言,虽然言官的确在上谏,但朝廷没有朝令夕改的打算,驰道票证再次上扬,当日涨回了五银,次日再次暴涨到了五两五钱银,这次的增长,是因为7.5匹马力蒸汽机和官办车床厂的建立。

  三日后,驰道票证涨到了六两五钱银,而后再次暴跌,因为车床厂的产能只有每年一千台,大明这么大,一千台够干什么吃的?

  折腾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了五两银子。

  这次在这个鸿沟里赔了钱的至少有二百余人,他们手里不止一张票证,少则十张,多则百张,在四银卖出,在六银半埋入,里外里,每一张驰道票证亏了二两半的银子,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导致船舶票证反而狠狠地涨了一轮,相比较战未来的驰道,还是船舶票证更加可靠和稳定。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