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千门36天局> 第4章 太师之怒

第4章 太师之怒

br />
  “啊,貂蝉,闭月之貌!”

  貂蝉耳尖,早已听到了王允对她的赞叹,竟不好意思地加快了脚步,红着脸,逃回自己的梨花堂阁房里去。

  貂蝉站在窗前,面对王允的锦云堂窗口,喃喃自语道:“你既然那么喜欢我,为什么不明说?凭心而论,你在我貂蝉的心目中,只是一位令我敬重令我亲近的慈父,并不是一位让我爱慕让我迷恋的情人。我对你既没有像对白脸乞丐那样一见钟情,也没有像对红脸义哥那样相见恨晚。然而,人心是肉做的。女孩子心肠都软,很容易被男人炽热的爱所感化。出于你对我救命之恩的报答,出于你对我关怀体贴的补偿,出于你对我单恋之苦的怜悯,只要你正式提出娶我为如夫人,我是会违心点头同意的。

  “再说,我今年也已二十有二,无依无靠,那位自己倾心的青年乞丐又无处寻觅,你家大小对我又都那么好,司徒府生活毕竟优越,此生就留下来,侍候贵为司徒的你,不能说不是一种颇为现实而安逸的归宿。都道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命运之神往往不肯成全,特别在这乱世的黑暗时代,能够找到一个像你这样既是真心疼我,又事业有成的男人做依靠,我此生也就心满意足了。”

  貂蝉坐在床桌前,回顾她在司徒府前后生活十八个月的日子,感觉到尽管自己常常被尴尬的身分所困扰,但从总体上说,心情还是愉快的。比起饮泣卖笑五年的生涯来,简直是天壤之别。生活上养尊处优,位似司徒家的小姐,这自不必细说。由于王允对自己特别器重,全家人谁也不敢欺侮她,小觑她。更兼自己长得美丽可爱,为人聪明乖巧,家里人谁都敬羡她,谁都愿意同她往来,哪怕是自己点一个头,绽一下笑,他们都觉得心情舒畅。

  至于王允,对她更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王允总是怕貂蝉寂寞,到长安三个月后,又让她女扮男妆,作为司徒府的掌管文书的“记室”,带她进宫整理经笈。这些经笈是历代朝廷秘纬要笈,原存放于洛阳宫中的兰台、石室,是王允在迁都时悉数收集,随驾带到长安来的。否则,早已与洛阳城同时毁之一炬。如今完好保存,分门别类整理,使今后朝廷沿用旧制中的精华,有根有据。这是王允对朝廷的一个贡献。

  貂蝉在整理经笈中增长了许多知识,扩大了眼界。

  半年后,他让貂蝉教习歌伎班。王允见貂蝉歌舞双绝,便收纳年纪十五岁左右的民间美女八名,组成歌伎班,让貂蝉带领教习。这

  八名歌伎不时在府上演出,招待那些和王允志同道合的公卿大臣,歌伎班为他们唱歌、跳舞、弹琴、侑酒,成为王允联络团结公卿百官的手段。但对于教习师傅的貂蝉,王允却不让她露面。这正合貂蝉之意,貂蝉对王允更是感激。

  从初平元年三月皇帝到长安,至初平二年四月,这一年又二个月的时间,董卓一直留守洛阳,与关东诸雄征战,从未到过长安。朝政大小事宜皆委由王允主持。貂蝉女扮男妆进出朝廷,从耳闻目睹之中,觉得王允很有大臣风度,不愧为王佐之才。他外相弥缝,内谋王室,遇事果断,办事有则,深得年少皇帝的敬爱和公卿百官的拥戴

  但王允心里明白,朝中有手握重兵的董卓存在,他自己无论如何成不了百官之首的元臣。所以他也不敢妄自为大。他对董卓事事曲意逢承,凡朝廷大事皆派人向洛阳的董卓相国禀报,从不自做主张。貂蝉也看得出,王允这样做,是为了买动董卓之心,使董卓对王允不复提防。果然董卓把王允视为密友,常常命心腹大将到长安,向王允通报前方胜绩。

  由于王允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既得到董卓的信任,又受到公卿百官的拥护,所以在汉室危乱之际,王允能够扶持朝纲,成为皇帝和群臣的主心骨,事事依仗。这正是王允的高明之处,使貂蝉由衷的佩服。

  貂蝉知道,王允对专权暴虐的董卓,恨之入骨。自从今年四月董卓从前线凯旋回到长安之后,王允几乎每天晚饭后,都把貂蝉留下来,听他讲述已封为“太师”的董卓恶迹。讲完之后,他就仰天长叹

  一声,叫貂蝉回房去休息。

  此时,屋外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棂洒进貂蝉的床上。她觉得有些累,便上床休息。但是躺在床铺上之后,她又睡不着。王允对她讲的董卓太师的累累恶迹,像一条惊涛骇浪的长河,从她双眼前奔腾而过……

  今年四月的一天上午,打败关东群雄的董卓,率领凯旋大军,前呼后应地进入长安城。

  以司徒王允为首的朝中公卿百官排列道旁,跪拜迎接。董卓乘坐的竟是近似天子的青盖金华车;当场就有人暗暗戏称董卓坐的车舆为“竿摩车”。他穿着的服装款式和色彩,也仿照皇帝的大红滚龙锦袍。人们已经闻出董卓身上的觊觊神器的味道。董卓已是位在王侯、三公和百官之上的太师,还想让汉献帝称他为“尚父”。为此,王允将此事征求侍中左中郎将蔡邕的意见。蔡邕委婉地劝阻道:

  “姜尚辅佐周武王,受天命剪除商纣,所以称‘尚父’。现在太师的威德诚然巍巍,但与姜尚相比,似有不够。须等关东平定,扶驾返回旧京洛阳,然后再议此事为宜。”

  王允仍不以为然,倒是董卓听了蔡邕的话,从此不再提“尚父”的事。但是,他却提高了太师的权位,公卿见到董卓时要通报姓名后跪拜于车下。还规定公卿有事可以避开皇帝,直接到太师府报,由他裁处,以提高效率。这就把当今皇帝撇在朝廷之外,由太师一人独断天下。

  在权势中登峰造极的董卓,慢慢的体会出:权势就是一切、权势可以让人为所欲为,不必讨好、迎合他人,不必顾忌。因此,他一改刚入洛阳时那种“用人唯贤”的初衷,大封亲属为官。董卓的弟弟董旻任左将军、侄儿董璜任中军校尉,掌管军队。九十岁的董卓母亲封池阳君,比太后还神气。不满十五岁的孙女董白封渭阳君。其余子孙,男的皆封侯,女的均封为邑君。连他侍妾怀抱中的婴儿,也被封侯,穿着金紫色的贵族服装,拿着那些代表他们官职的金章紫绶,当玩具扔来丢去。长安老百姓笑他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董卓在长安城东已有豪华宽敞的太师府邸,供全家族人居住都绰绰有余。可他又命人到离长安城二百六十里的郿县建筑私家官室。他命人依山筑垒,迭石为城,内造宫室府库,城墙的高和宽皆为七丈,同长安城相等,号称“郿坞”,又称“万岁坞”。坞内积谷可吃三

  十年;储黄金白银不计其数;珍奇罗绸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