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千门36天局> 第1章 结束就是开始

第1章 结束就是开始

,深深觉得没有一步是为自己行走的,恰恰相反,全是为他人奔波。

  人的不由自主,竟一至如此。

  他于万历四十一年,以礼部尚书入阁,首辅叶向高于四十二年辞官去国,从此,方从哲独相了七年。

  这七年之中,朝廷依然围绕两件大事明争暗斗:一是要不要撤回矿税的问题,二是皇太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争当储君的问题。对这两件大事,表面上他尽量做得不偏不倚,使自己的行迹无懈可击;但心里却是往皇帝、郑贵妃、福王这一边倾斜,诚因这一额斜,才能独相七年;而心既倾斜,不落痕迹几乎是不可能的,人家来日不免要算这笔账,这是一笔非常可怕的账。

  他是最早获知皇帝病重的消息,也知道郑贵妃封锁“干清宫”,不让皇太子入宫探病的情形,这分明是在做手脚,万一皇帝死了,她即可假造遗诏,废了太子,迎接自己的亲儿福王回京即位。这倒好极了,他本就倾向福王,这么一来,算是彻底胜利了。所以,他对此装作糊涂,对郑贵妃的作为不闻不问,自然也不告诉同僚,反而暗暗祷告万历帝早日驾崩,好让郑贵妃如愿以偿。

  然而,人生不如意的事,当真十有八九。

  三日前,杨连、左光斗等人风风火火来到他的府中,左光斗劈头就道:

  “皇上病危,你知也不知?为何不让太子探病,不让大臣问疾?莫非有人想当赵高,想当李斯?"

  御史左光斗,字遗直,当真是朝中少见的一条铁铮铮的汉子,好家伙,一句话像炸雷一般,震得人透不过气来。

  ”遗直啊,你先别急,方首辅的处境确实是很尴尬的,这件事实在很不妙,现在我们先得帮助方大人摆脱想帮忙福王的嫌疑才好。“杨涟拐弯抹角地说。

  方从哲弄不清这些人的真意,迟疑半晌,小心试探道:

  ”我若率领朝臣入内问安,自然就摆脱了嫌疑,是也不是?但皇上讳疾,大家便是到了干清官,太监也不敢通报。..... 这却如何是好?"

  杨涟瞪视他许久,似欲看穿他的心思,终于微笑道:“此事好办,大人不用为难,史有先例在。宋仁宗皇帝暴病,宰相文彦博前往探病被宦官所阻。文公日:天子有病,尔曹不令宰相知天子起居,志欲何为?从现在起,尔等务必时刻报告天子病况,否则,军法行事!方大人身为首辅,正是行使率相职权的时候啊!"

  方从哲在他们软硬兼施之下,深知不让他们入官探病将是后患无穷,只好先行疏通,终于让太子及大臣得以入官探病;但他心里深知,这一探病,假诏废立之事便即告吹,太子朱常洛嗣统的局面便算大定。这样,朱常洛即位之后,必然要计较他方从哲过去褊袒福王之罪。所以,他这走向干清宫,其实就是走向失败;但是大势所趋,只能如此,一个内阁首辅若置皇帝的生死于不顾,且对皇太子探病受阻不闻不问,实在是罪上加罪了!

  他心事重重地步入大明门,跨进承天门,在太庙太监的监视之下,又进了无数道门,端门、午门、皇极门、云台门、干清门。..... 忽然觉得每一道门都是一个圈套,豪华、庄严的圈套。他身边还紧跟着六个人,周嘉谟、张维贤、李汝华、黄嘉善、黄克绩、孙如游等,他又觉得自己实非率领他们进来,而是被他们挟持、押送进来的。

  突然,有两只金狮子虎视眈眈地瞪着他,原来已到了“干清门”外,巍峨的“干清宫”矗立在眼前。

  3

  “乾清宫”象征了大明王朝当前的命运!

  二十四年前的一场大火,烧掉了“坤宁宫”和“干清官”。两官乃帝后寝宫,必须重建;但国库由于西征、南征与东征已经空虚了,内库只够勉强维持十万宦官、九千官女构成的内宫的豪华挥霍,重建两宫必须耗银数百万两,哪里去拿?老百姓上缴的赋税已是逐年增加,不堪重负,再下令加收是不行了。于是想到了“开矿”,不向百姓伸手,但向地里挖钱。这实在是对百姓的莫大慈悲!

  于是,“开矿”成为不可逆转的国策,内官的太监一拨又一拨奔赴各地,还带着成千上万的锦衣卫。他们开矿的模式如出一辙,都是往百姓的家里“开采”,往人的口袋里“开采”,往繁华的闹市、商阜“开采”,于是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遍及全国的“奉旨抢劫”,出面拦阻的官员都受到严厉的处分,白银、黄金则源源不断地流入了紫禁城。当干清宫、坤宁宫的围墙步步升高的同时,太监们在外城兴建的豪华私宅,更如雨后春笋般丛生。

  万历帝见钱眼开,又派出一批批税使,分驰全国,地位与矿监一样凌驾在地方官员之上,处处“开采”银两,步步设立税卡,奸淫掳掠,无法无天,千百万家流离失所,引起无数的官员抗疏争议。

  山西巡抚、右金都御史魏允贞说,监使一出“如虎如狼,家室立破”。

  大学士沉一贯奏言,斯乃“群虎百出,逢人咆哮,寸寸张罗,层层设阱”,“海内久苦矿税,如在水火”。

  “神州行将陆沉矣!”南京的官员上疏,发出警惕性的警讯。

  所有奏疏,万历帝都“留中不发”,不予理睬,不与争论,我行我素:五府六部乃至内阁大臣接二连三辞职,五湖四海震荡不安,民变此起彼落。

  方从哲知道自己的仕途已到达了终点,同时,也朦朦胧胧觉得大明王朝已到了穷途末路。

  这时,司礼监陈矩出来迎接,将他们七个大臣引入官中,往右拐,跨入了月华门,再进一道凤彩门,即到了宏德殿,这便是皇帝起居所在,宫内称它为“西暖阁”。

  皇太子皇长孙已先行到场,规矩地立在一侧,关切地望着平躺御床上的父皇。

  贵妃坐在床沿,但一味流泪,英国公张维贤已先在场。

  八个大臣站在去床三尺之地,敛神屏息凝望着龙颜,都摆出一副端详细察的样子,其实万历帝朱翊钧的脸,已耗尽了生机,看一眼即知完了。那御床东向而置,所以八个人默然朝西行了四拜之礼,站了起来。接着来了两个太医,一个膝行跪诊左手,一个膝行跪诊右手,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