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往返三国之一统天下> 第139章 荀彧的野望

第139章 荀彧的野望

  刘昊:“是从本王手里,按照百分之三年利借贷的。”

  崔钧:“敢问殿下,若我等参与比斗,可否从殿下处,以如此低的利息,借得钱款?”

  “这也正是本王接下来要说的,文若……”

  “臣在。”

  “如今安乐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无论官方还是民间,”

  “有钱无处存放,只能挖坑埋起来,”

  “想用钱却无处借贷,只能在民间花极高的利率借贷,”

  “严重影响国计民生,是以,当在中书省之下,设置一个专门的部门,”

  “就叫钱币提举司好了,主管全域内所有钱庄事务,”

  “凡是开办钱庄者,必需向提举司提交审核,”

  “提举司必须严查创办钱庄者,有无资质,”

  “免得百姓存进钱庄里,将来钱打了水漂。”

  “诺。”

  田丰:“敢问殿下,户部如今钱粮堆积成山,与其屯在那里浪费,不如以户部的名义,在全域内创办钱庄,相信以户部的实力,创办的钱庄,将是天下最牢靠的钱庄。”

  “好想法,非止户部可以创办,工部应该也有一些余钱吧?”

  李文:“殿下圣明,确有许多余钱堆积在工部大仓之内。”

  “只要有资质的,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可以创办钱庄,如此方能避免一家独大,店大欺客的事情发生,才能良性循环。”

  荀攸:“若民间创办,少有财力如国库般雄厚者,万一为了夺利,相互挤兑,导致百姓蒙受损失,恐怕与初衷相背,民间创办钱庄一事,是否该缓缓?”

  你把民间钱庄给禁止了,本王还怎么好意思开钱庄?

  “此事容易,无论官办还是民办之钱庄,”

  “每存入十万钱,需向提举司存入百分之七的准备金,”

  “这笔准备金,由多部门联合监管,”

  “一来用于抵御各钱庄存取款,及借贷风险,”

  “二来可以调控借贷扩张,以及对市面上的钱币供应量,”

  “以达到稳住物价的目地,最近物价上涨的趋势很明显啊。”

  尤其田丰,近段时间,明显发现物价在涨。

  他很清楚,这都是因为安乐国的钱币太多导致的。

  苦思良久,也想不出完美的解决之法。

  没想到,还可以这样解决。

  单独设置一个部门,利用监管之下钱庄,把市面上的部分钱币,收到提举司里。

  这样市面上的钱就会变少,就能稳住物价。

  那些钱又是存进来的,没有伤害任何人的利益。

  “殿下之才,当真如海一般浩瀚无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此千年难题,在殿下这里,仅需三言两语,便能轻松化解。”

  金融这种事,没人敢打包票,一定能够彻底解决,总有陷入死胡同的时候。

  “钱财一道,当真想要彻底根治顽疾,谈何容易,归根结底,还是分配问题。”

  众臣对现代概念的“分配”二字,理解的不十分清晰。

  荀彧:“为何是分配问题?”

  “钱即是物,物即是钱,若天下有饼一张,”

  “如何始终能够保证,分得天下百姓一块,”

  “让其用汗水,就能换得衣食无忧,而不是被人夺走,”

  “任凭无论如何流血流汗,也只能苟延残喘的勉强苟活,”

  “一但遇到灾荒,便成群成群的饿死,半点抵御灾荒的能力都没有,”

  “最后如现在一般,饿的饿死,尚有余力者,只能拼上性命揭竿而起。”

  荀彧这几年来,也常常深刻思考过这个问题。

  尤其从安乐王对辽东郡的治理模式,多多少少得到一点启发。

  辽东郡之田,全部收归官府,辽东百姓非但没有因此无粮可吃,反而吃到更便宜的粮食。

  全都去工业园,以及各处劳作,赚得的工钱,比之耕种几亩薄田,要富裕的多。

  并且还有大量的余粮,运到国库里,导致国库粮食成山。

  草原那边也一样,草场是安乐国的,让牧民免费租用。

  这样牧民始终有自己的草场,用来畜养自家牛羊。

  然后再把这些牛羊,赶到城寨里,换得粮食。

  城寨再把牛羊赶到辽东,换得大量生活物资回去。

  草原人有了他们赖以维生的生活所需,辽东百姓也有吃不尽的牛羊肉。

  “依臣所见,唯有效仿辽东辽西及草原,将一切山林泽田,尽数收归官府,才转租给百姓,以法令加以限制,如此,方为长久之计。”

  荀彧果然天生相才,这思想也太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