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小说网>书库>其他小说>民国诡事> 第334章 原来

第334章 原来

  第334章 原来

  有种存在,以前叫吃皇粮,以后叫考正编。

  别看北洋政府的内阁轮流坐庄,但在辛亥后的十几二十年内都是正儿八经的官方政府,谁家孩子出息能拿到北洋的正编,着实让旁人艳羡。

  而我,是凭寒窗苦读和无与伦比的热爱,以优异成绩被首都高校录取,后被招入中央农商部地质调查所,负责考察遗迹和发掘文物,也被称之为考古学家。

  在华夏大地,专业考古的概念尚未成型,就像一切新奇事物冲击着古老文明。

  上面很急,因为他们发现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是何等珍贵,哪怕破坏性挖掘,也不能让那帮打着幌子实则盗墓的洋人给文物偷走。

  下边的人也很急,因为实在防范不过来,我们的底子太薄了,真正系统性学习过考古学的人太少太少,哪怕加上民间那些会老派金石学的前辈,我们的人数依旧太少。

  而地方百姓大多目不识丁,挖出些老物件来基本上给钱就卖,这倒怪不得他们,任何人在温饱线上挣扎时,谁也不能以道德来批判他们想活着的努力。

  所以,当得知豫省安阳附近再次出土了几枚甲骨片后,我和几位同事猜测那片土地下恐怕有着商周时期的遗址,至少也是个大型墓葬。

  我将想要尝试性挖掘的想法上报,请求政府拨款,再派遣当地驻军卫戍,防止宵小得到消息盗掘。

  奈何,这是个乱世。

  北伐军兵锋直指中原,北洋政府当局手忙脚乱,根本无暇顾忌考古发掘,上面想尽办法调兵遣将去拉壮丁壮声威,地方上则竭尽所能增加苛捐杂税,打算真要跑路也要刮地三尺。

  有人说,偌大中国容不下个安静的书桌。

  还是说的轻了。

  黄土上面的的事我们中国人做不了自己的主。

  黄土下面的事同样也做不了。

  世人只知圆明园,又哪里知晓每天每日,每分每秒我们自己文明的珍宝都在流向海外?

  一个文明,如果没有文化遗产,它的根基何在?民族要如何追根溯源?

  捶足顿胸?

  痛心疾首?

  那是学生们做的事。

  而我要行动起来,用我的双手,我的胸膛,我的血肉筋骨去守护它们。

  我辞掉了工作,放弃了让他人艳羡的地位和头衔回到家乡.

  实话讲,家乡比我想象中的还要混乱,记得当年我离开时好像没有这么多的民变,现在好像到处都在打仗?听说有個年轻人还带着人打进了县城。

  算了,至少安阳这边还算说得过去,经过多日考察,我终于有了重大进展。

  谁能想到几个孩童挖地瓜时竟翻出了甲片?

  没错没错!确定是文物无异!

  我散尽家财雇佣民夫,虽然有我的专业指导但还是杯水车薪,许多甲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且挖掘点已经坍塌过不止一次。

  都在承受范围内。

  至少比被外族偷了去要好,我听说已经有几个西洋传教士来到安阳到处打听情报,呵.

  不行,我不能太过乐观。

  倘若根据经验没有判断错误的话,我开掘的点还没有到达核心地带,小屯村的下面绝对有大家伙。

  可惜啊,我独木难支,不能再继续了。

  以张大帅的性情,他即便有勇气跟洋人吹胡子瞪眼,恐怕也无力管辖豫省,镇威军已经开始有序撤退,显然是在战略放弃。

  要把试掘点毁了!

  该怎么做才能掩人耳目?

  对,用愚昧。

  我找到个跑江湖的先生,报号老猢狲,据他说是家里边闹了瘟疫,整户整户的死,没法子才来中原讨生活。

  对于神神鬼鬼我向来不信。

  但我信不信不重要,只要乡亲们信即可。

  因此我将剩余的积蓄全部给了老猢狲,让他在试掘点周围做些法事,散布谣言,说那里风水有大问题,再扔几个死羊死狗了事。

  还别说真管用,平日里几乎没有人敢靠近那块玉米地,反正也是地主老财家的,不差这二亩收成

  我父亲倒是没有阻止我‘疯狂’的败家,他总是这样,默默支持着我,不过昨天他找我说了一件事,很郑重。

  成亲?

  暂时没考虑。

  我整理研究挖掘出的几十枚甲片需要很长时间,哪有功夫谈情说爱?

  可母亲几年前去了,父亲年事已高,老人家想续上香火到情有可原,为人子不能太自私,但父亲啊,我做的事并非只为我自己,而是为了我们的民族国家.

  年关将近,对甲片的研究进展缓慢,那符号使我着迷沉醉。

  罢了,就跟着父亲走亲访友吧,适当换换心情

  她就是父亲为我说的亲?

  不愧是书香门第,着实有几分才情。

 &em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