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小说网>书库>都市青春>大国日化1981> 【全文完结】

【全文完结】

十五,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不过依旧奋斗在梅树村的战线上,如今是梅树村百货的副总经理。

  她今天穿了一身酒红色职业套装,气势够身材好,看起来也就四十出头。

  对此,张小翠的回答是:“那你来啊,你把蘑菇厂开的这么好,管理经验充足,来了还得给你安家费呢,是人才。”

  这惹的郭婶子她们笑个不停,其实也就是说说,周渔当年缺人,梅树村当年愿意出去的能干的,都跟着去城里了,剩下的就是喜欢伺候土地。

  用桂花嫂子的话说:“我看着蘑菇一点点长出来我就高兴。”

  这次的庆典是12点正式开始,这会儿还早呢,周渔就听着她们聊最近的事情,秋桂婶说她已经将事情都交给了大儿子和儿媳,算是退休了。

  “我和福军说好了,他有空的时候,我俩就去旅游,先去国内,有空再去国外,他们说我们的蘑菇和日化品在国外卖的可好呢,我想亲眼看看。”

  周秋芬则说:“我哪里也不想去,我就想工作,工作最美好!”

  当年抛弃她的知青丈夫,在知道梅树村都发了后,曾经多次回来找过周秋芬,但她拒绝了,这几年,周秋芬一边工作一边养孩子,两个孩子也争气,一个读博士,一个读硕士。

  秋桂婶还问:“小伟今年要毕业了吧。工作定了吗?”

  周秋芬自豪地点头:“定了,进南河大学教书做研究。”

  一听这个,周老旺都连忙说:“哎呀,咱们村这博士生,讲师教授可不少。我家大外孙女就想考博士呢。”

  秋桂婶子立刻说:“你家糖糖没问题的,我们家浩浩说了,糖糖每次都是第一,是考清大京大的苗子呢。”

  夸孙女,周老旺脸上的褶子笑成了一朵花:“哎,那可太好了,这要是二十年前,谁敢想啊。那会儿我就天天愁,家里那么穷,三个姑娘,拿不出像样的嫁妆,那可咋办!”

  “我可真没想到,我能住小别墅,开小汽车,打电话,孩子还能上最好的大学,你说,咋跟做梦一样啊。”

  是啊,弹指二十年,谁能想到,当初那个拖着行李被大学开除的女孩,能带着梅树村,能带着华美集团,能带着夏国日化行业走到这个地步呢?

  不知道谁把电视打开了。

  那是周远征友情赞助的大屏幕,平日里跟村里的老人放电影用的,但这会儿,不知道谁放起了周渔的演讲。

  一看是周渔,立时大家都关注起来:“哎呀,这是去哪里啊。”“怎么看着好像是大学?”

  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的周朵笑眯眯地说:“是南河大学,前两天请我姐讲一讲华美集团二十年,我姐从卖菜开始讲,四爷爷适合在今天放一放,我就拿了录像带回来。”

  一听这个,大家都集中精神了,“对,今天适合放这个,也让孩子们知道知道,咱们梅树村能做起来,开始有多难?”

  “难什么?人家周渔繁育了菌种,找到了销路,咱就是跟着干的,要说难,也是周渔在前面难。”

  “就是,周渔挣钱了咱们才跟上,外面都不知道多羡慕咱们梅树村,说我们走大运了……”

  说着说着,声音就小了,大屏幕的声音响了起来。

  周渔讲第一次去卖菜,还得盖上铺盖,怕人看见。

  讲想要培养菌种,偷偷摸摸在百货大楼那里找人买试管。

  讲梅树村门市部开业被人放了鸽子,饼干开了天窗又不能被发现,只能隐晦打广告找聪明人救场。

  讲想要买日化线设备去南州肥皂厂帮忙,结果厂长太大方厂没起来又差点黄了。

  讲自己去买设备遇到强买强卖……

  这一路走来,经历的事情可太多了。

  周渔讲,屏幕里的学生们听得一惊一乍,时而因为遇到困难而着急紧张,时而因为听到周渔别开生面的解决办法而哈哈大笑……

  而在梅树村,不知道什么时候,原来聊天的说话的四处逛的村民们都聚集了过来,连85岁的老村长也颤巍巍地拄着拐杖出来了。

  他们坐在凳子上,听着这些知道点大概却不知道细节的“故事”,他们知道这不是故事,这是真实的人生,是在改革开放风风雨雨二十年间,华美集团经历过的事情。

  不少人眼睛中都蓄满了眼泪,老旺叔喃喃道:“我们是运气好,可周渔哪里是运气好,这一路多难啊!”

  再难也走过了。

  等着周渔讲完,就开始了互动环节,有学生问周渔为什么种蘑菇?有学生问周渔开门市部的时候就想到用渠道对抗外资吗?

  周渔都回答的很幽默,大家哈哈哈的笑着,直到一个学生站起来,“那么多行业,您是学农的,为什么要做日化?”

  这个问题一出,村里人都好奇起来,秋桂婶都说:“就是啊,周渔,你学农,门市部一开始也是为了卖蘑菇,怎么就突然要做日化了呢!”

  “是,当时说你要做日化,我们都有点担心,觉得不搭噶,还是老村长说,我们都不懂,把蘑菇生意守好就行了。”

  周渔没想到,村里还有这样的讨论。

  不过看着大家好奇的目光,她的回答没有学校里那么文绉绉,她回答学生的是因为那是我的心中挚爱,她回答乡亲们的是:“那是我的梦想。”

  是的,梦想。

  不知道是否能实现,但一直为之努力的梦想。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