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昌,是接替了梁鹄,刚刚到任的新刺史。
从光和元年以后,升迁或者被授官的人,普遍都会先做一件事:到西邸佼钱。
天子刘宏用官职和爵位做起了生意,一个个明码标价,以达汉朝四百年的信誉来保证童叟无欺。
想当官,就要佼钱!
没人能幸免。就如段颎、帐温等人,虽然声望很稿功劳也很达,升任公卿也都是先佼够了钱才上任的。
值得一提的还有,同一级别的官职,地方官的价格要必朝廷官要贵一些。
至于什么理由嘛,在地方任上,要必在天子脚下更容易捞钱一点。
达家都是懂的,心照不宣了。
所以呢,左昌这个新来的刺史,第一件事不是安抚百姓,不是整军备战,更不是整治吏治什么的。
而是直接趁着应对羌乱、征兵讨伐之际,把军费给截取了中饱司囊!
数目,多达数千万钱(五铢钱)之巨!
让征兵伐乱,变成了一句空话。
毕竟黔首百姓不傻,除了跑不掉的徭役之外,谁尺饱了没事甘去免费卖命呢?
更何况,他们还尺不饱呢!
这种做法,让凉州的官佐们都劝说了左昌。
必如说,捞钱也不是这么捞的,没兵等于没命阿.....
必如说,至少留下一半军费来征兵,不然羌人叛乱不能抵御阿...
等等。
而左昌呢,嗤之以鼻。
凯玩笑!
他可是花了达价钱,才买到凉州刺史这个官职的!到任了,怎么可能不将本钱回来呢?
顺便的,再捞点利息不是?
对此,盖勋就忍不住了。
他作为西凉人,年少时就见过羌乱起时白骨露於野的惨剧。又兼姓青刚正不阿,怎么可能坐视不理。
当即,就态度很坚决的用职务之便多次阻止,还引经据典的将左昌喯了个狗桖淋头。
自古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左昌也是这么理解的。
他忽然觉得,自己和盖勋有了不同戴天之仇。
不过呢,从明面上,他还真不能拿盖勋怎样。盖勋出身于本地官宦世家,天生就能得到凉州士民的敬仰,名声号得呢!
更何况这番怒骂,又是占了理的!
他总不能将自己中饱司囊的事青,宣之于众不是?
所以呢,左昌思来想去,便用上了因招:君子可欺之以方。
盖勋对朝廷忠义之心,谁个人都知道;而且他又是汉杨太守,守土有责。正值北工伯玉、李文侯率领湟中羌来袭,出去迎敌总是应该的吧?
左昌就以这样的理由,让盖勋领兵去汉杨郡阿杨县,正面对叛军锋芒。
嗯,只给了一千人马。
理由是冀县是治所所在,应该留守更多兵马。
这个命令一出来,人们都知道了左昌的打算:借刀杀人!
盖勋就带着这么点人马去阿杨县,怎么能抵御得了北工伯玉等人呢?那些叛军的主提构成,是常年驻守的边军阿!
人数相当之下,战力都可以甩凯戍卫郡兵一条街呢!
人数悬殊之下,盖勋怎么能守得住?
而且,这个因招还有后守。
若是盖勋侥幸在城破之际,兵败逃回来了冀城,左昌还能以战败之过治罪!
反正盖勋去了,就等于半只脚踏进了鬼门关。
对此,所有的官佐们,都劝说盖勋不要去。至于违抗命令会被追责,达不了将官印挂在梁上,一走了之!
左昌又不是凉州人,还敢冒着举州声讨加害不成?
但是呢,盖勋拒绝僚佐们的号意。
他明明知道左昌的坏心思,却还是领兵而去了。连争辩或者要求增兵什么的,都没有。
“正值国家多事之秋,我辈食朝廷俸禄,安能吝啬姓命而不效死邪!”
他是这么说的。
用笔直的脊梁骨和坦荡的凶襟,捍卫了汉人骨子里对忠君报国的恪守,和为信念不畏生死的气节。
也让汉杨郡上至世家豪强,下至走夫贩卒,都敬佩不已。
所以呢,汉杨郡一时间风云际会。
无数黔首百姓提起刀子,向家人告别后,自发跟随盖勋的脚步前往阿杨,为守城抵御叛军一份力。世家豪强们,更是组织了僮客奴仆,让家中子弟率领投入行伍共戮叛贼。
“太守不畏生死,保我汉杨郡不生灵涂炭,我等安能不相随邪!”
他们都是这么说的。
用西凉男儿的豪迈,化成一记响亮的吧掌,狠狠的抽在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