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我的餐馆通古代> 第989章 桓玄之乱

第989章 桓玄之乱

  这些事情都是已经发生过的。

  而刘裕又并非容易志得意满之人。

  他只是嘴角勾起了一丝浅笑,认真聆听下文。

  因为后面就要说到他现在所处的局势了。

  “当时东晋的皇帝是晋安帝司马德宗。

  说起来这个司马德宗比晋惠帝司马衷还大大的不如。

  若说司马昭是愚笨,那司马德宗就完全是个智障了。

  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也基本上不会说话。

  因此朝廷大权就落到了司马德宗的叔父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手中了。

  这俩人也都不是什么好鸟。

  除了整日排除异己、打压王谢桓庾等旧日大族之外没干过什么正事。

  这一番折腾下来,整个朝廷内外、士族上下不满之心愈加强烈。

  这也就让雄踞荆州的桓温之子桓玄看到了机会。

  众所周知荆州自汉末来就是军事重镇。

  桓玄背靠长江天险,手中又握有重兵。

  而孙恩之乱也让东晋的军事力量遭到不小的削弱。

  于是桓玄开始蠢蠢欲动的谋划造反一事。”

  赵匡胤摇摇头道:“桓玄比其父桓温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若是换做是桓温来,没准真就能成功了。”

  任小天耸耸肩道:“可说呢。

  司马道子父子虽然是昏聩,但并非是傻子。

  桓玄的动向自然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于是司马元显想着先下手为强,尽携大军攻向荆楚之地。

  桓玄大军则趁司马元显立足未稳之际试图奇袭。

  司马元显紧急派遣刘牢之所部前往抵挡。

  刘裕作为刘牢之的麾下,自然也随军前往。

  二军甫一接触,刘裕就请命带兵主动攻击。

  却被刘牢之给拦了下来。

  原因无他,只是刘牢之这会又起了小心思。

  在其族舅何穆的劝说下,刘牢之打算叛降桓玄。

  尽管部将何无忌、刘裕等人极力劝说,却也不能让刘牢之打消这个想法。

  于是整个北府兵在没有抵抗的情况全部投降了桓玄。

  失去北府兵这最后的精锐,司马元显一路败退逃回了建康城。

  后来在守城战中再度被桓玄击溃,最终被擒获后斩首示众。

  司马道子也在被流放的路上又被桓玄毒酒赐死。

  至此大权尽归桓玄之手。”

  刘邦摇头感慨道:“这仗打的也是够荒诞的。

  我有一点想不明白,这个刘牢之怎么好端端的就投降了?

  之前我也听小天你说过此人,淝水之战时他不是打仗还挺英勇来着?

  不太会像是贪生怕死的人啊?”

  苻坚也竖起耳朵仔细倾听。

  他也想知道这个让自己大军惨败的北府兵将领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

  任小天摇摇头道:“刘牢之的军事水平自然是不弱的。

  可就是他的政治眼光实在是太差了。

  简单点说就是此人目光极度短浅、行事太过短视。

  只顾眼前的利益,根本没有长远的政治规划。

  所图的也只是牢牢掌握手中的北府兵。

  因为他认为无论是谁得势,都少不了要依靠北府兵。

  这也是他居功自傲的资本。

  其实在背叛司马元显之前,他就已经背叛过一次王恭了。

  司马道子刚刚掌权之时,外戚王恭因对其不满出兵讨伐于他。

  刘牢之的北府兵也在王恭麾下效力。

  然而王恭这人是琅琊王氏世家出身,自然看不起底层武夫出身的刘牢之。

  动辄在言语上轻慢刘牢之,刘牢之因此暗恨不已。

  后趁王恭不备,反水攻击于他。

  王恭猝不及防之下兵败,被抓后惨遭杀害。”

  尽管刘牢之反水王恭时刘裕还没加入北府兵。

  但是曾经的主将是如此反复无常的小人,仍旧是让刘裕有些难堪。

  刘邦唏嘘道:“三国时的吕布也不过如此吧。”

  任小天笑着摆手道:“别介,事实上在反复无常这件事上吕布也比不过他。

  我接着说了啊。

  桓玄在掌权之后,自然不能坐视刘牢之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