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我的餐馆通古代> 第1151章 可能性

第1151章 可能性

  “那后来此事怎么又不了了之了呢?”

  刘询疑惑的问道。

  刘邦翻了个白眼道:“你小子是不是迷糊了?

  朱高炽他不是就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吗?

  肯定是还没来得及迁都就死了。

  至于他后面的朱瞻基怎么就没按照他的遗愿迁都。

  那我就不知道了,还是得听小天怎么说。”

  刘询恍然大悟的拍了一下脑袋:“瞧朕这记性。

  光听迁都的利弊,竟然忘了朱高炽在位时间短的事情了。”

  任小天笑着点了点头:“忘了也正常。

  毕竟我刚才说的话那么多,思路有些乱是肯定的。

  真相正如老刘说的那样,朱高炽还没来得及正式迁都便病发身亡了。

  在这之前其实他的准备工作做的还是挺充分的。

  他先是把北平的皇宫重新定为行在(皇帝出行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而且郑和下西洋的项目不是让他叫停了嘛。

  于是他干脆让郑和船队上的军队直接去应天镇守了。

  郑和也因此成为了应天首位守备太监。

  这还不算完。

  朱高炽还命朱瞻基借着谒孝陵的机会留守应天。

  并在应天做好一应的迁都准备事宜。

  就等他收拾好一切之后正式迁都了。

  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他最终还是没等到那一天。

  这对大明来说也算是一件幸事了。”

  皇帝朱高炽面色有些难看。

  毕竟身为皇帝的他去世,对大明来说反而是好事。

  这可以说是异常讽刺了。

  徐妙云突然出声问道:“那瞻基为什么不愿遵从高炽的遗愿呢?

  毕竟准备了这么久,王公大臣们也都打算迁都了吧?”

  任小天搓了搓鼻子说道:“其实朱瞻基从一开始就不想迁都。

  奈何当时的皇帝是朱高炽,他根本无力撼动朱高炽的意见。

  与朱高炽不同,朱瞻基出生长大之地都是在北平。

  他对应天没有太多的感情可言。

  而且我四哥他为了迁都北平大费周折,历经了十几年的等待。

  好容易说局势稳定下来了,贸然迁都又会造成朝堂的动荡。

  朱瞻基不愿迁都也有这个意思在。

  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朱瞻基十分清楚且认同四哥的理念。

  他认为北平作为军事要地,不能轻易改变战略布局。

  要知道只要大明皇帝在北平坐镇,北方的局势就乱不了。

  于是综合这几方面的考虑,朱瞻基最终还是没有选择迁都应天。”

  朱棣斜了皇帝朱高炽一眼:“瞧瞧,连你的儿子都比你有见识。

  俺苦心谋划了半辈子的事情,就因为你一个人的原因就想破坏?

  好在最终没有成行,要是因此而闹的大明动荡不安你就是大明最大的罪人!”

  皇帝朱高炽低下头黯然不语。

  经过任小天这么一说,他也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有多么不切实际了。

  朱元璋又等了一会,见任小天没有再继续说话的意思。

  于是他忍不住出声问道:“小天,你接着说啊。

  咱还等着听呢。”

  任小天耸耸肩:“该说的都说完了啊。

  叔您还想让我说什么?

  总不能让我瞎编几条朱高炽的错误来吧?”

  朱元璋摆摆手:“那倒没有。

  不过既然你说完了的话,那你就给咱总结总结朱高炽到底算是个怎么样的皇帝。

  你不用顾忌咱和老四的看法,心里想到什么你就说什么就好。”

  任小天仔细想了想后说道:“叔,咱先说好了哈。

  下面仅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若是哪里说的不合适您可真不能生气。”

  朱元璋点点头同意了下来。

  “我个人认为,以朱高炽监国和在位十个月的表现来看。

  他算得上是一位明君。

  虽然无法和那些千古留名的明君相比。

  但是仍然能胜过大部分的皇帝。

  尤其是他逆转了四哥多年因北伐而耗损的经济、国力。

  让大明得以休养生息,也为仁宣之治打下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