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闻言,眉头紧蹙,显然对魏无忌的话有所顾虑,但他还是不甘心地反驳道:“难道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周宁坐大吗?任由敌人日益强大而无动于衷?”
魏无忌见状,知道周明心意已决,于是他迅速调整了自己的劝说策略,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劝说道:“太子殿下,就算您与二皇子达成合作,共同对付周宁,可您想过没有,二皇子要想进攻周宁,必然要途经我们所掌控的北州。
到那时,如果二皇子心怀不轨,趁机对我们发难,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周明沉思片刻,觉得魏无忌所言极是。无论是进攻东州,还是关外九城,北州都是必经之路,而且还必须要通过凌城。倘若周立并非真心合作,那么一旦对他动手,北州恐怕就会落入二皇子之手。
周明面露愧色,说道:“舅舅,是我一时糊涂,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竟然低估了二皇子的野心。我决定不再与他合作了。”
魏无忌见状,宽慰道:“您贵为大周太子,即便最终周宁登上皇位,他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德不配位。您不必过于焦躁,我们与周宁所掌控的区域相邻,若爆发战争,二皇子极有可能会趁虚而入,对您不利。”
周明深表赞同,连连点头,魏无忌所言甚是有理。二皇子周立连自己的父皇都敢软禁,还有什么事情是他做不出来的呢?相较而言,周宁至少还算得上是一个言而有信之人。
周宁对于二皇子的想法一无所知,他毅然决然地返回了甬城。这座城市对他来说,既是他的根据地,也是他思考下一步战略的重要场所。
周宁坐在宽敞的书房里,凝视着墙上的地图,心中暗自琢磨着接下来应该对付谁。他深知这个决定将影响到整个局势的发展,因此必须慎重考虑。
为了集思广益,周宁决定召集所有的将领和官员前来甬城,共同商讨应对之策。他相信众人的智慧一定能给他提供一些宝贵的建议。
时间如白驹过隙,半个月转瞬即逝。终于,所有的将领都如约而至,然而,其中却唯独缺少了歇源。
原来,歇源此时还身处在匈奴草原,由于距离遥远且通讯不便,根本无法与他取得联系。
周宁看着满屋子的人,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开口道:“诸位,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想听听你们对于当前局势的看法。我们面临着三个选择:一是先击败匈奴;二是进攻野心勃勃的东蛮;三是远征倭国。这三个选项都各有利弊,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话音刚落,林清平便站了起来,他拱手说道:“王爷,依我之见,歇源将军如今身在匈奴草原,想必不会有太大的危险。匈奴乃游牧民族,居无定所,若要彻底击败他们,恐怕需要耗费大量的兵马。如此一来,不仅会让我们的兵力分散,有些得不偿失。”
周宁听了林清平的话,微微点头,表示认同。他心里也明白,匈奴人擅长骑射,机动性强,要想将他们一举击溃并非易事。
而且,即使暂时打败了匈奴,他们也很容易卷土重来,给己方造成持续的威胁。周宁问道:“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可以畅所欲言。”
黑甲卫统领关项天沉声道:“王爷,末将认为,当务之急应先攻打东蛮。北元两处边关与东蛮接壤,需派遣大量兵力驻守,而镇东关亦受东蛮牵制,如此,实乃兵力之浪费。”
周宁颔首,诚如关项天所言,仅一个东蛮,便牵制周宁三十万兵马,每日耗费甚巨,若能解决东蛮,当可缓解其经济压力。
宁家军统领赵飞虎肃然道:“王爷,末将以为,应先进攻倭国。其现存兵马有限,战斗力亦相对较弱,相较东蛮,倭国更易掌控。”
周宁觉着赵飞虎所言不无道理,一时竟难以决断,遂将目光投向林清平,欲听其高见。
林清平沉声道:“王爷,依我之见,当务之急应先攻倭国。”
周宁面露疑惑,问道:“为何要先攻倭国?”
林清平答道:“其一,攻倭国无需大量兵马;其二,倭国势弱,易于应对;其三,据传倭国黄金产量颇丰,我等务必先将其夺取。”
众人闻得林清平所言,皆大笑不止,林清平仿若财迷心窍,对倭国金矿念念不忘,似欲据为己有。
林清平实乃无奈之举,虽说周宁经营之生意众多,阿斯玛已将关外九城之产品远销至大洋彼岸,为周宁赚取无数金银财宝。
然周宁开销巨大,近百万之兵马,一月之军饷便如天文数字,再加之每日粮食之消耗,林清轩负责政务管理,终日为此事烦忧,银两如流水般自其手中流出,故而林清平渐趋财迷。
镇北王周宁沉声道:“既如此,便依林清平之议,我军进击倭国。尹平,你需做好准备,半月之后,发兵倭国。”
除海军统帅尹平外,其余诸将皆跃跃欲试,青龙军统帅金涛道:“王爷,此番攻伐倭国,务请携我同往!唯有青龙军尚未有灭国之功!”
众人闻之,皆轻笑出声。沈丘、关项天灭斯米兰国,赵飞虎与张开泰灭棒子国,李俊锋和歇源亦算灭掉北元,唯青龙军与朱雀军尚无灭国之绩。
周宁颔首道:“也罢,此次便令金涛率领青龙军随本王征服倭国。宁家军代青龙军驻守宁城,若荔城有异动,可直接进击,无需向本王禀报。”
此次周宁远征倭国,若敌人果真来犯其领地,待得他之命令,恐为时已晚。故周宁授予诸将大权,可随机应变,不必请示于他。
尹平与金涛领命而去,此次进击倭国,金涛所部青龙军仅十万兵马,再添尹平十万海军,所需物资堪称天文数字。
周宁倾尽全力,调集所有可用船只,欲一举解决倭国。远征之难,超乎想象,他须求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