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晋末长剑> 集中解答一些问题

集中解答一些问题

;就总体而言,募兵制是要优于征兵制的,缺点是维持成本太高。

  不打仗的话,募兵也要领工资,而征兵在家种地,是农民。

  打仗的话,募兵要领双倍乃至三倍工资——中晚唐防秋,各藩镇派兵到边境,帮助中央守边,朝廷给两份工资,藩镇给一份工资,三倍工资。

  而征兵打仗,还是没有工资,或者只有极少的赏赐。

  在募兵制大规模开启前,压根就没军饷这个概念。

  另外,很多人都听说过“一汉当十胡”这种说法。

  对,这是西汉年间。

  到了后来,陈汤说现在不行了,只能“一汉当五胡”。

  原因是什么?

  胡人也在进步啊。

  西汉时中原与匈奴的文明、生产力差距极大,体现在战争上,就是西汉军队武装到牙齿,而匈奴只能武装极少数精兵,绝大多数人居然用骨箭,更别说大规模装备甲具了。

  另外,当时马具也不行,骑兵威力不够大。

  东汉时,这个差距缩小了。

  胡人装备提升了一些,而且出现了能提升骑兵战斗力的马具。

  到了魏晋南北朝,因为胡人大举南下,差距更加缩小。

  而且双边马镫、高桥马鞍出现,让骑兵可以借力,在马上做更复杂的动作,骑兵威力暴增。

  再到唐代,汉人军队的装备优势更小了,这时候怎么办?

  只能靠武勇。

  说一个典型例子,唐中宗时在阴山修三受降城,打算修瓮城、马面,置守具,被很多人反对。

  反对的原因你想象不到:他们认为城池修得太好,会让士兵有依赖心理,不愿出城野战。

  唐代朔方军六万余人,其实马不多,绝大多数是步兵。

  胡人骑兵来了,步兵要敢于出城野战。

  毕竟薛延陀人都能靠步兵一统草原对吧——薛延陀大概是蒙古草原上唯一一个靠步兵称雄的霸主了,奇葩。

  写得有点散乱,其中一些还是集中回答读者的疑惑。

  先这样吧,继续码字。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