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晋末长剑> 第一百十三章 捉生

第一百十三章 捉生

r />
  “以后若在河北筑城,永为此制。”邵勋看向几位将领,说道。

  “遵命。”

  “此番我把骑军都带来了。”邵勋又道:“义从军明日便前往北城,尔等商量下,先给匈奴一個下马威。”

  在把考城的五百骑(来自兖州世家)调走后,现在义从军已有三千七百兵、接近八千匹马,操练有年,是一股比较精悍的力量了。

  但精悍归精悍,数量还是太少。

  调到这边,那边就没骑兵用,十分烦人。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马政搞到现在,不过五千匹罢了,都是在广成泽繁衍、长成的。

  这个速度太慢了,以至于他有点想让老百姓也帮着养马,扩大种群数量。

  在人少地多的当下,其实可以尝试下。

  农牧混合的农业模式,可以利用更多的土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家子五口人耕作百余亩就顶天了,如果农牧混合生产,可以将荒地上的牧草转化为收成。

  这和匈奴人的生产模式恰好相反。

  人家主业放牧,副业种地,粮食“靠天收”。

  我可以主业种地,副业放牧,牲畜“靠天收”。

  想到这里,邵勋觉得匈奴人的农业生产模式未必有多落后。

  至少,他们可以将大片不适宜耕作的山区丘陵草场转化为收益。

  这些山区丘陵,汉人大规模利用要到红薯引进之后了——红薯并没有大量抢占农田,它只是把以前无法利用的丘陵、斜坡给利用上了,且产量颇高。

  而在红薯引进之前,放牧是一种不错的利用方式。

  与一般人想象不同,胡人其实特别注重湿润的山岭,因为那是非常优良的牧场,比干旱的草原还要好——当然,最好是湿润的草原,但这并不多见。

  历史上西夏最重要的牧场就在贺兰山、天都山、横山、阴山,而不是一望无际的河套草原,可见一斑。

  “顺龄。”邵勋招了招手。

  蔡承快步上前。

  “请惠皇后派人来趟洛阳,我有要事交办。”邵勋压低声音说道。

  “诺。”蔡承面色不变,转身离开。

  洛阳盆地的人一年比一年少,无数农田撂荒,眼下甚至可以营建大规模的牧场,只要你不怕被人劫掠。

  另外,亦可安置一批百姓,免费授田,但有个硬性要求:养马。

  老子就不信了,只要基数上来,几何级增长之后,我的马还能比你草原部落少?

  ******

  五月初六,邵勋又观阅了黑矟军二千四百人的会操。

  这支部队以河阳丁壮为主,部分军官来自屯田军,后来又补入了一批武学生。

  之前的河阳大战,黑矟军的表现一般,损失还不小。

  经过一年多的整补、训练之后,情况大为改观。

  “原本我只想用河阳人守河阳,现在想法变了,以后武学生会分流一批至黑矟军带兵,好好操练,勿要懈怠。”邵勋指着站在旷野中的两千多士卒,吩咐道。

  “诺。”侯飞虎大喜过望。

  作为黑矟军组建时的元老,侯飞虎觉得自己在邵师诸门生中的地位直线升高。

  这就是运气啊。

  人要有本事,也需要运气。

  “河内匈奴聚了不少兵,你觉得他们想作甚。”邵勋问道。

  “末将觉得匈奴不会强攻河阳三城,那些兵不过是来监视的罢了。”侯飞虎答道。

  “有何依据?”

  “于野王统军者,乃匈奴安西将军刘雅。”侯飞虎说道:“此人用兵,中规中矩,上头让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很少逾越本分。屯兵野王以来,但袭扰北城外围,未做强攻之事,故末将大胆推测,匈奴无意攻河阳三城。”

  “哦?”邵勋颇感兴趣地看向侯飞虎,笑道:“你还琢磨起敌将的性子来了?”

  侯飞虎赧然一笑,道:“知己知彼。”

  “王雀儿走后,我将河阳三城交给伱,能稳住吗?”

  “末将虽才具有限,绝不令匈奴南进一步。”

  “待大军聚齐,该怎么打?”

  “邵师或可尝试攻一下野王。”

  “如何尝试?”

  “先兵发轵关,攻匈奴之必救,将河内的匈奴兵吸引过来,再避实就虚,直捣野王。”

  邵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你肯动脑子,很不错。但此计过于冒险,一旦失败,容易危及河阳三城。再者,我拿下野王又能怎样?能种地还是能放牧?不要总盯着名城大邑,有些不知名的小城,甚至更为关键。”

  侯飞虎点头应是。

  “不过,你的计划并非一无是处。”邵勋又道。

  侯飞虎不解。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