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晋末长剑> 第一百三十二章 又至洛阳

第一百三十二章 又至洛阳

 刘雅大撤退时,丢弃了很多辎重,仔细翻一翻,肉脯很多。

  军官下令埋掉,但总有人舍不得,也不介意吃人肉,就私藏了一些。这会到了洛阳,送肉脯给乐人明显是带着恶意,想看看那些人的表情。

  但令他们惊诧的是,乐人们似乎也不介意吃这玩意,毕竟是肉啊,比粮食容易饱腹多了,真真是礼崩乐坏……

  洛阳城外还聚集着大批流民,多来自河北、并州。其中最能跑的,当属那批被刘遵从拓跋代国忽悠来的三万家胡汉百姓,先至晋阳,吃垮刘琨,然后南下上党、河内,吃得刘雅也受不了,接着至河阳三城,逼得守军不得不散放部分军粮。

  现在到了洛阳,还是饿,还要吃。

  流民的数量每天都在增长,因为总有人南下乞活——呃,也每天都有人消失,多为老弱,甚至生病的都难以避免。

  即便这会已有部分赈灾粮发下,但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度过已经到来的寒冬。

  经历残酷的自然淘汰后,明年春天大概只剩壮丁健妇了,届时可安置下来,由朝廷尽力筹措种子、农具,分发田地,展开春耕——耕牛之类的贵重物品肯定是没有的,只能人耕,产量不要抱多大期望,第一年养不活自己是大概率事情,还需酌量赈济。

  其实,这就是有人诟病邵勋在大灾之年还要北上攻打匈奴的主要原因。

  出征以来,军粮消耗是天文数字。

  之前梁国十郡筹集了一百八九十万斛粮,颍川、襄城及洛南诸县筹集了一百二十万斛,豫州、兖州其他地方筹集了二百万斛,徐州北部五郡筹集了百万斛,再加上零散上供,直逼六百五十万斛,却还是不太够——主要是不够赈灾。

  粮食如此紧缺,却还要打仗,这真的是正确的抉择吗——你别说,有这个看法的人还真不一定是反对邵勋的,不少人甚至是支持者,在他们看来,好生经营自家地盘就行了,不要管匈奴,现在这个实力,经营个几年,举办禅让大典都够了……

  好在明年看样子要休养生息了,这让他们松了一口气。

  这个天下,急需恢复元气的时间。

  ******

  几乎和邵勋同时入城的,还有十万斛粮食。

  这让很多人明白了一点:跟着梁公有饭吃。

  梁公不来洛阳,洛阳饿死人。

  梁公来洛阳,不但公卿将官补发了俸禄,老百姓也领到了部分救济粮。

  吃饱饭后,唾骂司马睿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司马睿纡尊降贵,恳求吴地豪族;王导放下面子,不惜说着蹩脚的吴语,百般求取。二人协力,最终给洛阳输送了好几年的漕粮,没落下几句好话。

  从前年开始,人家不需要洛阳朝廷了,但还少少送了两年,今年几乎没有了,洛阳人顿时怒不可遏。

  这就是人性。

  当然,百姓乏粮,官员只能说比以前吃得少了,但不至于饿死人。尤其是安全局势大为改善之后,洛阳周边的庄园又可利用起来了,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洛阳公卿的衣食所需。

  王衍家的庄园就用上了,主要是邵勋送给他的金谷园。产出不丰,但养活一大家子数百口人不成问题,甚至还有部分余裕,由郭氏拿到洛阳市面上售卖,狠狠收割了一笔财货。

  邵勋今晚来到了王府赴宴。

  王衍请了一大批人,席间觥筹交错,欢声笑语,恍如盛世景象。

  郭氏、王惠风母女则在后宅,看着新来的小郭氏。

  小郭刚刚沐浴完毕,扑在郭氏怀中,嘤嘤哭泣。

  王衍之妻出身太原郭氏,石虎之妻也出身太原郭氏,二人一叙辈分,以姑侄相称。

  小郭谈及自己的处境,泪如泉涌。

  老郭有些心疼,着意安慰。

  王惠风在一旁看着,发现古井无波的心境竟然微起波澜,有了些生气的感觉。

  她和这个从未见过面的表妹略略说了几句,便坐在窗前,翻看着各种抄录的公函。

  “听夷甫说,梁公似乎很厌恶石季龙,提到的几次,皆言‘必杀之’。”老郭看着这个只在小时候见过一眼的侄女,叹道:“你和季龙夫妻团聚是别想了。”

  小郭听了,眼泪更多。

  “你可是为石季龙心伤?”老郭问道。

  小郭只哭,不说话。

  “在姑姑这里要说实话,别遮遮掩掩。”老郭爱怜地拍了拍侄女的背,轻声说道。

  “不…不知何依,故哭泣。”良久之后,小郭悄声说道。

  “好些年没走动了,阳曲那边如何?”老郭问道。

  阳曲在晋阳北,乃太原属县,与西河介休等地同为郭氏老巢。

  “之前刘曜攻阳曲,族里直接降了,与温氏、王氏等相约共保。”小郭说道。

  “太原孙氏、令狐氏呢?”

  “令狐氏为刘琨所戮,人丁寥落。孙氏一时不察,反应稍慢,为刘曜重创。”小郭说道:“唐、白、范、刘、吴、武等小族也在十余年间相继沉沦。”

  拉锯战争是最可怕的。

  胖的拖瘦,瘦的拖死,再大的家业,也经不起反复拉锯,太原诸族就是这个样子。<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