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剑阁忠魂映寒山

t;汉室可亡,汉民不可弃。"

  城头"汉"字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旗角拂过庞会未瞑目的双眼。二十七年前五丈原的秋风,此刻化作锦官城的血雨,正扑面而来。

  第四折?地听奇谋破暗道

  十月廿八,寅时未至,剑阁城西的地窖深处亮起幽蓝火光。十二名西羌巫师围坐成环,中间置着三尺见方的青铜地听仪。这器物形如莲蓬,八十一根铜管呈辐射状插入地底,管口覆着硝制雪豹胃囊。老巫师阿古鲁将耳贴在最长的铜管上,突然浑身剧震:"巽位地鸣,深五丈三!"

  城楼上的姜维霍然转身,手中炭笔在地形图划出弧线:"西南巽位,离护城河七十步,正在粮仓下方。"他忽然以剑鞘丈量城墙厚度,"魏军若从此处破土,出口当在丙字仓廒。"

  阿莱娜掀开仓廒地砖,露出三年前预埋的陶瓮。这些瓮口封着浸油牛皮,瓮身刻满《墨子·备穴》的密文。"三百斤硫磺、二百斤硝石、五十斤毒盐..."她清点着墙角的木箱,"足够让钟会的掘子军见识地火之威。"

  五丈深的地道中,魏军掘子都尉王浑抹了把汗。他手中的"穿山铲"形似鹤嘴锄,铲头用百炼钢打造,正是专门对付夯土的利器。"再加把劲!"他敲了敲洞壁,"再挖三十丈就能进粮仓!"

  突然,前方传来空洞回响。副将欣喜若狂:"都尉!到城墙地基了!"王浑却皱起眉头——这声音太过清脆,不像触及夯土。他凑近洞壁细听,隐约听见液体流动声。

  "退!快退!"

  迟了。十二柄铁凿同时凿穿洞壁,三百个陶瓮在头顶轰然炸裂。硫磺粉尘混着毒盐倾泻而下,遇火星即成毒雾。王浑最后看到的画面,是洞顶垂下的火把引燃青磷,将整条地道化作火龙!

  辰时三刻,剑阁西南角突然塌陷。青砖如波浪翻涌,硫磺毒烟从裂缝喷涌而出,将正在列阵的魏军弓手笼罩其中。钟会的青盖轺车被气浪掀翻,他踉跄爬起时,紫袍已沾满毒尘:"姜维!安敢用此阴毒手段!"

  城头了望塔上,姜维手握二十四枚铜钱,在垛口排出先天八卦阵。当巽位铜钱突然立起时,他挥剑斩断绞索:"封龙口!"

  二十架改良版霹雳车同时发射,这次抛出的却是包铁陶罐。罐体在空中炸裂,毒盐粉尘随风飘向魏军大营。战马吸入粉尘后狂躁不安,铁甲缝隙渗入的毒盐更让士卒抓挠出血痕。

  杜预盯着飘落的毒尘,突然抢过鼓槌急敲三长两短。魏军阵中推出百辆水龙车,这是用当年官渡之战灭火的"蛤蟆车"改制。"喷水!"

  清水触及毒盐的瞬间,异变陡生!盐粒遇水发热,竟将皮甲蚀出蜂窝孔洞。更可怕的是姜维在毒盐中掺了石灰,水汽蒸腾灼伤士卒双目。钟会怒斩水龙车夫:"速调沙土!"

  姜维等的就是这一刻。当魏军阵型大乱时,城头突然竖起三百面铜镜——这是用武库旧盾磨制的"日光阵"。巳时的阳光经铜镜折射,聚焦在魏军粮车油布上,顷刻间火海连营!

  未时初,阿莱娜率三百死士潜入地道。他们脚绑鹿皮套,口含解毒丸,手中的"地行铲"形制特殊:铲头带螺旋纹,可无声破土。当钻透最后尺许土层时,竟听见上方人声喧哗——此处正是魏军霹雳车大营!

  "放鼹鼠!"

  三百只绑着火折的田鼠被投入魏营。这些小家伙受惊后钻入粮车缝隙,火势瞬间蔓延。钟会望着冲天烈焰,终于想起父亲钟繇的告诫:"姜伯约用兵,常以地道制地道..."

  申时末,姜维在谯楼收到三封羽书。第一封来自涪城守将:"邓艾绕过七盘关,疑有秘径。"第二封是成都急报:"黄皓调走羽林卫,宫门昼夜不闭。"第三封无字,只画着北斗七星与断剑——这是潜伏洛阳的蜀谍示警:曹魏已策反益州豪族!

  "大将军!魏军又在挖地道!"马岱盔甲上还沾着毒尘。

  姜维却望向南方:"传令,今夜子时举烽火。"

  "往何处传讯?"

  "成都。"他摩挲着七星剑鞘上的"汉"字,"该让陛下听见剑阁的哭声了。"

  戌时三刻,剑阁城头燃起七堆异色篝火。赤焰代表魏军主力方位,青烟显示地道走向,白芒直指成都。八十里外的定军山上,老卒王平之子王训看到信号,立即点燃祖传的"诸葛灯"。

  孔明灯升空瞬间,潜伏在涪水两岸的义军同时举火。邓艾望着突然亮起的百里火龙,惊觉自己才是入彀之鱼——姜维早将整个益州变成棋盘,而剑阁不过是最醒目的诱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亥时六刻,钟会收到洛阳密诏:"缓攻剑阁,待蜀主降。"他愤然撕毁诏书,却见姜维的箭书钉在帐柱:"君亦汉臣,岂不知鸟尽弓藏?"

  地听仪突然传来异动。阿古鲁狂奔入帐:"大将军!地鸣自东南来,深不可测!"

  姜维按剑大笑:"此非地道,乃汉室地脉搏动!"笑声中,最后一支汉家旗没入夜色,而东方启明星正刺破乌云。

  第五折?寒铁难挡忠义刃

  十月廿九,辰时初刻,剑阁城下腾起金属风暴。魏军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