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国:开局继承三十万青州兵!> 第401章 阎象之议,床弩初成

第401章 阎象之议,床弩初成

  平舆大仲府,大堂之上。

  “阎象!”

  待杨弘同阎象言明始末后,袁术面带怒容,沉声道:“孤欲择日发兵,剿灭河内张杨,以壮大仲府之威,你以为如何?”

  “主公,此举不妥!”

  阎象闻言神色骤变,忙道:“万不可如此行事,如今吾等所得知的消息,仅为董昭的一面之词,仅凭如此,却是不能妄下定论!”

  “主公若如此行事!”

  “岂不令得大仲府治下,各个地方主官寒心?”

  “依属下之见!”

  “当遣督军出使河内郡,若张杨果真有不臣之心,有董昭暗中相助,其必难逃督军的眼睛,如此方能据理而占大义,将其收押问罪,再顺势,将河内郡纳入囊中!”

  “若张杨斩杀了督军!”

  “吾等再从长计议,发兵河内亦为时不晚!”

  在阎象的眼中,与河内郡根本就没有动兵的必要,人家董昭已将河内局势写得明明白白,郡内诸多文武,皆有投效大仲府之心。

  只要大仲府秉持大义。

  遣派一众使臣前往河内郡,便可将此事化解于无形,董昭所言属实,那便是大功一件。

  反之,便让他们两兄弟共赴黄泉。

  无论如何,都不用大动干戈。

  张杨不仅为地方主官,更是大仲府新投效的官吏,阎象也不敢保证,是不是董昭此人,欲诬陷张杨以求上位。

  若是不问青红皂白,就将张杨定罪。

  日后大仲府所辖,其他的官吏亦会纷纷效仿,如此不但会令大仲府陷入混乱,更会使地方官吏心寒。

  阎象自然不愿见到此种情形出现。

  至于那张杨若是斩杀了督军。

  阎象也只能说,是那督军命该如此。

  届时,他们大仲府占据大义,再对河内郡的张杨发兵,谁也挑不出毛病。

  “主公!”

  杨弘听完,沉吟道:“属下以为阎主簿所言,亦不无道理,却是不应只听董昭的一面之词,遣督军前往河内,乃必要之事!”

  他这个时候也反应过来。

  在先入为主的情况下,他的确觉得张杨极可能有问题,可回过头一想,万一是董昭兄弟居心叵测,那也并非是不可能。

  “嗯!”

  袁术蹙眉沉吟片刻,点头道:“那就着苌奴携一队人马走一趟,若张杨有不臣之心,孤予其先斩后奏之权!”

  “主公英明!”

  阎象杨弘二人闻言,朝袁术恭敬施了一礼,苌奴乃大仲中枢府的小将,其人对主公忠心耿耿,由对方带队前往河内郡,他俩也没意见。

  十月中旬,冀州。

  魏郡,邺城太平府。

  张靖坐于主位,手持李儒送来的太平农书,神色专注且认真,对于农耕之事,也不知道是不是骨子里基因的缘故,他是真看得进去。

  太平农书之中。

  囊括了十余种主要农作物,及三十余种果树、药物、蔬菜、花卉的详细种植,堪称包罗万象。

  张靖看了两个时辰,意犹未尽的将其看完,眼中满是振奋之色,暗道:“经学什么的,离老百姓太远,太平农书才是老百姓的圭臬圣典!”

  就拿简单的粟米来说。

  要是按照农书上面的种植方式,其亩产定能增长五成以上,因为农书上的种植方式,皆属于精耕细作。

  以如今太平府治下百姓的情况。

  全部精耕是不可能的,毕竟耕牛和人力都有所不足,但每个百姓都有十亩地,从中择出两三亩用以精耕,也是非常不错的。

  “主公!”

  郭嘉快步入内,面上带着一抹喜色,作揖道:“巨鹿郡传回消息,称袁绍麾下文武,已在为其筹备登基事宜!”

  “尚不确定其何时登基!”

  “不过此时的廮陶城,已汇集数万工匠大兴土木,袁绍或将以此为都!”

  对于袁绍登基之事,郭嘉并不感到意外,而让他意外的是,前者竟会于廮陶建都,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他觉得袁绍有些冲动了。

  因为廮陶城的位置,就在太平府的眼皮子底下,来日双方交战,袁绍一旦势颓,连撤退都会极为麻烦。

  “廮陶城大兴土木!”

  张靖闻言眉头微皱,沉凝道:“袁绍此举,对其而言,乃利弊参半!”

  “或以为来日交兵之际,能抵挡住吾府的正面进攻,便可保其治下安然无虞!”

  “然其恐怕未曾料到!”

  “昔日其与太原郡失之交臂,我府与其之间的交锋,便已占据主导地位,今其于廮陶建都,却非是明智之举!”

  如今的太平府。

&em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