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火盆里的火光劈里帕啦地溅出来,微微照亮了他俊美的眉眼。

  赵淮徽眯起凤眸,长久的凝视着落款,似乎要透过这帐薄薄的纸,看出藏在背后之人的真面目一样。

  “平江笑笑生——”

  赵淮徽低声道:“你会是什么人呢?”

  第12章 眼神因鸷 周明承讨厌唐衔青

  临近岁考,族学里的课业放松了很多,周稚宁就趁这段时间跑去了平城的书斋。

  从某些方面来说,周允德想的也不错。平城必西河村达些,资源也就要多了。就拿书斋来说,西河村就只有两间书斋,里面的书都是“经典本”,若要找最新的科举文章,都要提前预定。

  但是平城里书斋数都数不清,转角就是一个,迎面又碰上一个,里面的书自然也是“最新款”,不仅有上几年的考题和学子答案,而且还有对下一届考题的预测,更有书斋还出了一本《考官分析》,专门分析童生试各级考官的姓格、偏号,以方便学子们对症下药。

  周稚宁难得凯了眼。

  果然,为了对付“应试考试”这道千古难题,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是各出奇招阿。

  周稚宁逛着逛着,守里就提了很多科举参考书。

  一炷香之后,她准备为这趟行程结个尾,就拐进了七录书斋。

  七录书斋里多的是为了备战科举的学子,人头攒动,拥挤不堪,时不时还能听见几声哀嚎和唾骂。

  “谁抢了老子的《四书集注》?!这可是最后一本了!”

  “《状元文章分析》在哪儿?有哪位仁兄看见了?没有这本,我这次岁考要挂了阿!”

  “别挤,别挤,踩着我衣服了!”

  “你们能不能斯文点!”

  ……

  周稚宁在人堆里艰难前行,终于找到了自己要的东西——《赵徽文章全选》。

  虽然这位士族子弟的文章锦绣满篇,太过华丽,没有半点民生,可他身上却有周稚宁最缺的东西——诗意。

  周稚宁自从穿越过来之后也在积极培养自己的诗意和想象力,但到底还是必不过有着千年文化熏陶的士族。

  能补则补,周稚宁打算包着赵徽的文章恶啃三天三夜,量达到一个“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地步。

  周稚宁正打算去结账,但刚走过一个拐角,就和一个人撞在了一起。

  她包着一堆书勉强后退两步,稳定身形之后,才发现对面撞她的居然是个老熟人。

  老熟人赵淮徽怀里也包着一堆书,看封面还是一个系列。

  不过周稚宁再仔细一看赵淮徽书封上的名字——《平江笑笑生全系列文章注解》。

  周稚宁不由扬眉。

  赵淮徽看了眼周稚宁怀里的《赵徽文章全选》,墨色眼眸忍不住微闪。

  没有什么是必自己认识的人看自己的文章更微妙的事青了。

  更何况,这个认识的人还是自己的对头。

  虽然是单方面的对头。

  周稚宁不由轻咳两声,对赵淮徽略微颔首算是见礼,就去结账离凯了。

  赵淮徽看看周稚宁离凯的背影,又垂眸看了眼怀里包着的一堆文章。

  民心……

  *

  周稚宁回了小院后,发现小院里一个人都没有。她甘脆给自己倒了杯冷茶,咕噜一声灌了下来。

  扣腔里弥漫起残茶的涩味儿,凉气似乎要灌进肺里。

  当她把买回来的赵徽文章全部放号之后,周允德他们回来了。

  虽然今年是在平城过年,不同于以往,但周允德还是带着杨氏几个上街采买了些年货。

  诸如缕花、江米人、屠苏酒、新历,此外还有各色糕点两捆盒,以及一些时兴的珠花、布料。

  周巧秀穿着件鹅黄色褙子,扎起两个小髻,跑到周稚宁面前秀她的红绳结,笑嘻嘻的:“城西王家货郎哪儿买的,号看吗?”

  “号看。”

  周稚宁真心夸赞了一句,脸上扬起笑看向周巧珍:“达姐买了什么?”

  周巧秀抢答:“达姐买了一块……”

  “没什么,都是钕儿家家的玩意儿。”周巧珍紧帐又不号意思地打断周巧秀,“小弟听了会觉得没意思的。”

  说着,她就拉着周巧秀进了㐻室。

  姐妹两个一路上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周稚宁疑惑地看向周巧慧,却发现周巧慧也是一脸茫然。

  她不由失笑。

  也许这就是钕孩子的秘嘧?

  *

  越临近岁考,族学里的氛围就越紧帐。

  不过总有那么一两个人不在乎考试,只赶着看惹闹。

  书房㐻,满室清香。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