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河东卫家的态度

  刘烨听闻对方所言,脸上瞬间浮现出一抹笑意。

  那笑容温和谦逊,恰到好处,他微微欠身,恭敬地说道。

  “哦,回老师的话,陛下的意思是让我去交钱。”

  说着,刘烨顿了顿,似是在斟酌用词,而后接着说道。

  “陛下是,虽然弟子为我大汉立了如此功劳。”

  “但是钱财还是得象征性地交一下,毕竟他的国库也不富裕。”

  话语间,刘烨的眼神平静而沉稳。

  对于被人质问的这一切他在出宫时就早已心中有数。

  而站在一旁整理竹简的蔡邕,听到这话,心里猛地一怔。

  “难道是王允兄想多了?”

  然而面上却依旧保持着镇定,不紧不慢地脱口而出:“哦?”

  蔡邕语调微微上扬,带着一丝探究的意味。

  紧接着,蔡邕转过身又对着刘烨问道:“那这么说来,就没有聊其它的了?”

  蔡邕的目光紧紧盯着刘烨,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捕捉到更多信息。

  刘烨像是早有准备,假装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说道:“哦,有的……”

  刘烨的声音不高,但在这安静的书房里却格外清晰。

  “弟子此次还跟陛下提了我想买其它官位的大事情。”

  说这话时,刘烨的神色坦然,毫无心虚之感。

  蔡邕听后,点了点头,目光直直地看向刘烨,说道。

  “如此说来,你官位已经买好了吧。”

  蔡邕听着刘烨的回话,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审视,似乎在评估刘烨此番行为的深意。

  闻言,刘烨连忙上前一步,郑重地行了一礼,说道。

  “是的,学生已经全部办理妥当。”

  此时刘烨微微抬起头,看向蔡邕的眼神中满是感激。

  “此次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计划,多亏老师今日早朝堂之上鼎力相助。”

  那真挚的语气,让蔡邕真切感受到刘烨这个弟子对自己这个老师的敬重。

  蔡邕见此笑着摆了摆手,神情和蔼,说道:“伯远说笑了。”

  蔡邕微微眯起眼睛,脸上带着长辈特有的关怀看着刘烨说道。

  “你是为师的弟子,为师自然是要帮上一帮的。”

  蔡邕的语气逐渐变得严肃起来。

  “只不过今后的你,可莫要身居高位,忘了大汉,忘了陛下的知遇之恩呐。”

  刘烨闻言,连忙再次行礼,态度诚恳地说道:“是,老师说的是,弟子一定谨记。”

  刘烨挺直脊背,眼神坚定,向蔡邕做出郑重的承诺。

  蔡邕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如此,老夫就放心了。”

  忽然,蔡邕微微停顿了一下,接着问道:“不知道你接下来有何打算?”

  刘烨看向蔡邕,神色恭敬地说道:“回禀老师的话。”

  “伯远此次打算回去并州好好经营,彻底解决匈奴之患。”

  刘烨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规划与决心。

  蔡邕听后,点了点头,说道:“如此也好……”

  蔡邕说着,微微皱起眉头,似是在思考着什么,片刻后说道。

  “凑小子,那你与琰儿的婚事打算如何定啊。”

  “毕竟琰儿如今年满16也到了出阁的年纪了。”

  刘烨连忙抱拳,态度诚恳地说道:“一切但凭老师做主。”

  刘烨的声音洪亮而坚定,表明了他对蔡邕的绝对信任。

  蔡邕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如此,那就定在明年好了,你看如何?”

  “届时你回洛阳迎娶琰儿,也顺便多在陛下面前多表现表现。”

  “毕竟你在并州发展,还是太远了,还得想办法来洛阳中枢啊。”

  蔡邕意味深长,眼神中带着一丝期许,看着刘烨。

  刘烨再次从一拜,说道:“弟子一切都听老师的。”

  此时刘烨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想到即将与蔡琰成婚,心中满是欢喜。

  蔡邕满意地连连点头,兴奋地说道:“好,好,好。”

  蔡邕一连三个好字,足以见得他此刻的愉悦心情。

  随后,他转身在书架上拿过一封婚书,笑着说道。

  “伯远呐,那这婚书你就拿去吧,记得日子到了来迎亲。”

  刘烨开心地接过婚书,笑着说道:“老师放心。”

  “弟子一定提前前来迎娶琰儿妹妹。”

  说完,刘烨小心翼翼地从蔡邕手里接过婚书。

 &em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