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棉花熟了

  “哈哈哈哈。”房玄龄也乐起来了。

  他是宰相,自然明白,大唐自有国情在,突厥跟大唐不能相比较的。

  草原按照中原的方式进行改革,治理突厥,光靠着一张嘴,是没有用的。

  但是赵德言此人就是这么神奇,靠着一张嘴,把颉利给忽悠了。

  “现在颉利正按照赵德言的进言,让赵德言负责,在突厥进行改革呢。”

  “赵德言此人,志大才疏,根本就不懂得如何治国理政。”房玄龄脸上挂着笑意说着:“而颉利呢?心里着急,赵德言必定想要在短时间内让颉利看到他的能耐,生搬硬套,急功近利之下,突厥用不了多久,就要被他闹的乌烟瘴气了。”

  “哈哈哈哈,当初这一招棋,真是走对了。”李世民也高兴极了:“赵德言,当真是给了咱们一个大惊喜。”

  “是啊,草原跟中原不一样,草原人做事的风格,一向都是简单粗暴,能用拳头解决的,不会动嘴去说,不会动脑子去想,能用嘴说的,就不会动手去写,如此,虽然粗暴,但是十分有效。”

  “而中原不一样,中原不是草原那般多部族,中原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想要行之有效,凡事,都要有个章程,不然就乱了套了。

  在突厥,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程序化,搞那么多的章程,突厥各个部族,是受不了的,如此下去,各部族必定对颉利怨声载道,加上一个赵德言从中推波助澜,长此以往,就没有人愿意再给颉利卖命了。”

  “要的就是如此!”李世民笑道:“应了张公瑾的那一条,草原部族之间,离心离德,颉利被危机所裹挟,脑子不清楚,到时候赵德言说什么他听什么,那就更加有趣了。”

  “而赵德言呢?在大唐可没有这样的待遇,而在颉利跟前,他就是可汗之下,万人之上了,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权力带来的诱惑是巨大的,他这样的人,能顶得住吗?”

  “到时候让唐俭再暗中推波助澜一番,说赵德言就是草原上的二可汗。”房玄龄脸上的笑容更甚:“那么,草原上真正的二可汗,心里会怎么想?”

  “突利。”李世民嘴角上扬:“这样突利和赵德言,就要斗起来了。”

  “哈哈哈哈哈哈。”

  君臣二人相视一眼,哈哈大笑。

  “草原上的消息,传递的频繁一些好啊。”李世民笑道。

  他现在无比的庆幸自己当初听劝,百骑司成立之初,就往草原上派遣了一支队伍。

  如今,这支队伍真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只要让大唐得到机会,那么就能挥师北上,攻打突厥,一雪前耻。

  好,好啊。

  眼见着出了这口恶气的机会越来越近了,李世民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啊。

  泾阳县庄子上这边,岁月静好。

  棉花要收了。

  李复在书院里,跟先生们帮着李承乾他们请了假,要带着他们去棉花地里收棉花。

  李承乾他们自然是兴高采烈的。

  这年岁,只要不坐在那里读书,什么都是好玩儿的,哪怕是去路边捡垃圾都是新鲜的。

  至于朝廷如何商议着对付突厥,李复才懒得参与呢,知道消息就得了。

  反正总归是个赢,掺和它干啥?

  该提醒的也都提醒了。

  无非就是到时候战利品带回来的数量多少而已。

  可别像以往打仗一样,打赢了,带回来的东西没多少。

  战利品干嘛不要啊?都带回来啊。

  毛皮,牲畜,哪怕是草原人住的毛毡,都给它带回来,拆吧拆吧也能拆出些有用的东西,军队用不上百姓还用不上吗?

  怎么能怀疑中原人变废为宝的本事呢?

  牲畜活的带不回来,死的还带不回来吗?

  杀了放血,北方大冬天的,天然冷冻肉啊。

  不行让作坊给送过去几千斤盐,腌成肉干都成,这都是好东西,大唐百姓吃过几顿肉?

  李复和孩子们换上了容易干活的粗布短衫,戴上了这样的斗笠。

  “在地里干活悠着点,多喝水,不要热着,若是累了,也不要勉强,顾着点自己的身体,知道了吗?”李韶一边给孩子们戴斗笠一边叮嘱着,随后看向李复:“尤其是你,多顾着点孩子们,心里要有数。”

  “是是是,夫人说的是。”李复连连应声。

  孩子们见到这一幕,则是偷偷的笑出了声。

  都收拾好之后,李复带着孩子们走在前面,护卫们带着乱七八糟的东西跟在后面。

  到了地里,花匠们早就在地里等着了。

  当初从宫中出来的时候,他们的肤色,还不是如今这般颜色.......

  “走!一起摘棉花!”

  李复一声令下,众人提着竹篓从地头开始摘棉花。

  棉花开的旺盛,洁白如雪,如同云朵飘落凡间,看着就喜人。

  捏住洁白的棉花团,轻轻一拉,棉花就落入手中,不多时,竹篓里就多出了许多棉花。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