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颜思鲁蹙眉问道:“也不能说的这么绝对吧?”
李复点头。
“对,是不能说的这么绝对,但是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是想说,普通人,就算是坏,他也就坏他一个,或者是祸害周围几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是读书人如果坏,他们靠着这种坏,一步步往上走,身居高位,那就是坏一片了。”
“甚至是,祸害朝堂,祸害百姓。”
“因此,书院教导学生,也是要有前瞻性的,要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品质教育。”
“文学院是重点,其他学院,亦然。”
陆德明和颜思鲁两人微微颔首。
“如此的话,文学院的课程,倒是可以调整。”
书院才建了多久?一切都是在改变的,一切都是在探索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需要改正的地方,及时调整,也是来得及的。
“书院是一个源头。”李复笑着说道:“就比如刚才我说庄子上的问题,要治理一个庄子,就像是治水一样,堵不如疏。”
“一味的砸钱招工,终究也只是权宜之计,他们还是靠着自己的力气吃饭。”
“而靠着力气吃饭的人,太多了,到最后没有那么多力气活儿的时候,他们又能靠什么呢?”
“所以说,想让整个封地的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只是靠着砸钱,那不行。”
“得让一部分人,靠着聪明吃饭。”
李复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所以,书院里才分了工学院。”
“不仅仅是靠着聪明,还有靠着手艺,靠着认真的劲儿。”
“将各色各样的人的长处发挥出来,对庄子上有用,还能改善他们的生活。”
颜思鲁微微颔首。
“这便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没错,只是卖力气,年轻的时候有一把力气,可以干活,上了岁数,年轻的时候出了太多力,身体好不到哪里去,到老了,存下一点钱,全都填到药罐子里去了,一家人,一辈子传一辈,都这样。”李复无奈一笑:“要让书院,成为源头,要让泾阳县,成为一汪活水。”
颜思鲁和陆德明两人相视一眼,眼中了然。
书院规模越来越大,学生越来越多,将来,必然也会面对越来越多的是非。
如何才能保证书院一直不忘本,坚守初心,要让学生们也如此,的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学问。
“治民如种树——根扎稳了,枝叶自然繁茂。”
可惜,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有的人,在一方为政,只要营造出表面的和谐繁荣,就足够了,毕竟等到他踩着“表面”功绩上升之后,留下这个地方,不管如何,跟他也就没关系了。
如果有锅,那就下一任背着吧。
李复偶尔来书院,见到陆德明和颜思鲁两人,就将自己这段时间在家琢磨出来的想法跟俩老头说一说。
他们两人的人生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曾经都身处高位,品行高洁。
对于人生的智慧,只会比李复多。
所以,跟他们两人倾诉,两人能够理解,如果有疑惑,两人也能很好的为李复做解答。
李复也觉得,书院里能有这样两位老者,不仅仅是书院的福气,连带着跟他们做邻居的自己,也是有福气的。
颜思鲁和陆德明两人透过窗户,目送着李复离开的背影。
“每次怀仁到这边来,听他说一些事情,我也是收获颇丰啊。”陆德明喃喃说道。
“谁说不是呢?这庄子,真是个很奇妙的地方。”颜思鲁也回应着:“以往,不会有这么多奇怪的想法的,而到了这里之后,脚步和心,都踏踏实实的落在了地上,这种感觉,是以往不曾有的。”
“或许,以往咱们飘在半空,太久了,而如今,才是真正的,脚踏实地。”
颜思鲁赞同的点头。
“我渐渐的理解你说的,发现了新的学问,虽然咱们已经是这把岁数了,可是,身体还能动,人还活着呢,就不算晚,老陆,幸甚有你,吾道不孤啊。”
“哈哈哈哈哈。”陆德明抚须大笑。
“难得到了这把岁数,还有想要一心完成的事情,我这一辈子,剩下的时间,别的不想了,守好了这处书院,我就心满意足了。”
“从最初的一处院子,再到如今偌大的书院,从起初的几十个学生,再到如今,好几百人,甚至往后会越来越多,一步步看着这书院越来越好,这跟看着自家后辈慢慢长大,没有什么区别。”
颜思鲁笑了笑。
“虽然没有经历书院的最初,但是,书院的往后,我这把老骨头,一定在。”
“傍晚出去转转吧,也不能总是闷在书院里,咱们,也去庄子上看看。”陆德明邀请。
“行,我让仆从去准备,咱们啊,就溜达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