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1章 辩证看待

屠刀,就成了佛,多简单的事儿。”

  “好像好人成佛,要经历种种,坏人成佛,只需放下屠刀就够了,听上去,并不公平。”

  “这种说法也不能完全否定它。”李复解释着:“劝导作恶之人停止作恶,也是一种善。”

  “所谓的屠刀,并非是单纯的指坏人作恶,而是心口意三业及一切妄想、妄念、迷惑、颠倒、分别、执着。”

  “放下恶念、杀意,远离杀戮和暴力,以达到修身养性、心灵净化的目的。”

  “实际上,这是一个象征性的说法。”李复说道:“舍弃仇恨,保持宽容,以获得平和的心态,达到内心平静,获得解脱。”

  “这就跟以前劝人,说冤冤相报何时了,是差不多的意思吧。”

  佛教这个东西,有好的,有坏的,不能偏激的去信,也不能完全反驳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佛学是一种文化,至于佛教,一些人来借着这种文化去达成私有目的,那是一部分人的问题。

  就比如,挂在寺庙名下的土地,以求规避朝廷的税收。

  又比如,某些寺庙大肆敛财,大肆吞并土地,寺庙中人不事生产,麾下土地雇佣佃户。

  自然也有一些纯粹的寺庙,僧人清修,为朝廷祈福,为天下人祈福。

  有苦行僧,他们意愿自己多吃一些人间的苦,那样,人世间的人就能少吃一些苦,他们来背负苦楚业力,希望世人能平和幸福。

  都是供奉佛,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高明回到宫中的时候,如果有兴趣,可以多了解一些长安城里的佛门。”李复笑道。

  说不定,就能发现一些事情呢。

  发现了,解决了,宫中还能富裕一波。

  这不一举多得嘛。

  李复才不相信,长安城内外的所有寺庙,都是干干净净的。

  那寺庙周围的百姓,怎么好端端的就成了佃户。

  他们的土地,怎么好端端的就没了呢?

  一个寺庙,寺庙里的和尚,官府没有给他们划地,他们哪儿来的土地田产?

  这来源,不得好好说道说道?

  另外,即便是有信徒捐赠土地,那土地来源,也要弄明白。

  一个王朝初期,走上升形势,是因为百姓手里有地。

  一旦曲线开始向下走,那就是土地兼并已经到了一个十分严重且不可控制的时候了。

  “他们跟故事里的一样吗?”李承乾好奇问道:“王叔虽然是在讲故事,但是故事里有一些内容,好像的确是言之有物的样子。”

  “唉?可不要多想啊,故事就是故事。”李复笑道:“我胡诌的,这要是言之有物什么的,单纯编排你阿耶,就够我喝一壶了。”

  李承乾哑然失笑。

  王叔还真是.......

  不过,这个故事,的确是值得细细思索的。

  自己也希望能够每天听王叔讲故事,但是王叔的庄子上,有更重要的事情。

  庄子上的事情,比故事,重要一百倍一千倍。

  故事是虚的,而庄子上的事情,都是实实在在对庄子上的百姓有好处的。

  李复站在院子门口,目送着孩子们回到了院子里,这才转身离去。

  ......

  书院到了开学的季节了。

  李世民一行人在翠微宫也待了许久,该是到了回长安的时候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