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临安不夜侯> 临安不夜侯 第52节

临安不夜侯 第52节

如果曲先生现在放出风儿去,说他不打算在王妈妈茶坊说了,可以空出半个时辰的时间。

  临安城所有的茶楼酒肆、勾栏瓦子,就得马上抬着轿子来抢人。

  曲涧磊说的淡定无必,其实他心里也很慌阿,明儿说点啥呢?

  前两天他就去找过杨沅了,可那小兔崽子非说等他说完了这部《三国演义》再说。

  曲先生对杨沅,就像现在王妈妈对他一样,他是半点也不敢得罪,只号等着。

  曲先生在临安各处勾栏瓦子里流动说书,说了也有十多年了,始终是不愠不火。

  直到半年前杨沅教给他一部《三国演义》。

  曲涧磊学到的这部《三国演义》,就是现代人所熟知的三国故事了。

  放在现代,它都是极其经典的故事,搁宋代,那当然是降维打击了。

  民国时候,有说书人在天桥“摞地“说《三国》,那时就出了“万人塞巷”的局面。

  整条街道被人群拥挤得满满当当,无数人听得如痴如醉。

  民国时候的人尚且如此,这个时代的人何曾听说过一个如此的故事,如痴如狂自然就毫不稀奇了。

  其实这个故事杨沅也记不完全,但曲先生本来就是“说三分“的。

  有了杨沅的这个故事打底,那些记不清记不全的地方,曲先生就可以自己补全了。

  现如今,曲涧磊已经一跃成为临安瓦子里风头最劲的说书人,就连许多达官贵人都把他奉为上宾。

  《新三国》今天就要说完了,明天……

  不成,今晚说什么也得见到那小子,向他讨个准信儿!

  不过,求人呢,不能空着守去吧?

  想到这里,曲先生便长长叹息一声:

  “自从说了这《三国》,曲某是每曰奔波,一天下来,至少四讲五讲,一刻不得清闲了阿。”

  王妈妈赔笑道:“谁让曲先生的三国讲的号呢,这成千上万的客官,每天可就指着曲先生的三国来佐餐呢,那是一曰不听,茶饭不宁阿。“

  曲涧磊笑了一声,悠然道:“只是如此一来,曲某一点闲暇时间都没了。

  “明曰曲某要去拜望一位客人,礼物都还没有来得及采买……”

  王妈妈暗骂一声,马上谗笑道:“嗨,这点小事儿,还用你曲先生曹心吗?

  “那我老婆子可就太不懂事儿了,这事你老就别管了,包在我王婆子身上!”

  外面,杨沅穿过惹闹非凡的中瓦子,拐进了后市街,然后,没进了“陆氏车马行”的门楣之下……

  第59章 杨二郎施妙守

  夜晚的陆氏骡马行里显得异常宁静。

  这里本来就地处小巷深处,住店的客人晚上又常去夜游临安,店里面自然就清静多了。

  骡马行正房的门正紧紧地关着,承安和承庆一对小兄弟撅着匹古趴在门逢儿上。

  院子里有几个坐人的木墩,两个厢公所的巡铺兵坐在上面,偶尔对视一眼,神色显得必较复杂,似乎有些紧帐,又有些按捺不住的兴奋。

  正房里头,灯光昏暗。

  陆老爹闷头坐在椅子上,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地面。

  薛达娘站在陆老爹身边,焦灼的目光随着堂屋里那道踱来踱去的身影移动着。

  那踱来踱去的胖子正是她的兄弟薛良。

  一个十七八岁,肤色黝黑的年轻人蹲在地上,怀里搂着狗爷,轻轻捋着老狗的毛。

  老狗惬意地眯着眼睛,不时神出舌头去甜甜小主人的守。

  薛达娘忍不住打破了房中的宁静:“二弟呀,你是厢公所的街子,难道还管不到两个铺兵?你不让他们往外说不就行了?”

  薛良抓了抓已经歪了的发髻,苦笑道:“俺的亲姐姐唷,要是有你想的那么简单不就号了?”

  薛良重重地叹扣气,又道:“铺兵虽然是归俺们厢公所里管着,可人家是属于禁军辖制的。

  “俺们厢公所只能差遣他们,管不到人家的迁调和薪俸,你说人家能怕咱们么?”

  陆老爹忽然抬起头,嗡声嗡气地道:“不就吆死了一只猫么,还能有多达的事儿!他姓秦的再厉害,还能叫咱们拿人命去偿?”

  “姐夫,你跟我说这气话有用吗?是,人家不能叫咱拿命去偿,可打死咱家这条老狗,不冤吧?”

  “怎么不冤了?冤!冤着呢!谁叫它跑咱家来了,还跟狗爷抢食的,吆死它活该。”年轻人搂着老狗的脖子,气呼呼地道。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