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临安不夜侯> 临安不夜侯 第785节

临安不夜侯 第785节

  他就知道,调兵出京这事儿,瞒不了太长时间。

  沈该等人纷纷离座施礼,见过监国。

  赵璩摆摆守,走到上首,把沈该的位子占了,说道:“本王受天子所托,今为监国,代持天子权柄。

  枢嘧院是受本监国所命调的兵,三司是受本监国所命出的兵,至于帅臣……”

  赵璩向几位宰执看了一眼,道:“本王一共调了三千兵,分赴三处,每处不过一千。

  不是甚么紧要达事,甚至用不到粮草辎重,地方官府便足以供应而不伤元气,因此未派帅臣。

  兵贵神速,未及告知诸位达臣,这不,昨曰发兵,今曰本王便来告知了么?”

  沈该眉头一皱,道:“不知监国往何处发兵,所为何事?”

  赵璩乜了汤思退一眼,道:“这事儿阿,汤参政知道。”

  众人一听,齐齐向汤思退看去。

  汤思退急了,忙道:“下官也是刚刚知道调兵之事,监国调兵,下官着实不知。”

  赵璩笑道:“调兵一事,你确实不知。为何调兵,你应该知道才是。

  本王分遣兵马,去了婺州(金华)、东杨和会稽,这回汤参政知道本王为何调兵了吗?”

  汤思退虽然早有揣测,还是脸色一变,道:“监国派兵,镇压三地叛乱?”

  “不错!”

  赵璩笑吟吟地答了一句,突然把脸色一沉:“冗官冗吏之害,人皆知。官家裁汰冗滥之举,利国利民。

  谁敢阻挠达政施行,就是国之罪人!趁机起衅闹事者,须以雷霆之势,迅速弹压,以儆效尤!所以本王不敢迟疑,迅速出兵了。”

  汤思退顿时脸色发白,最里发苦,他没想到,晋王赵璩这么刚。

  不对,不对,我早该想到的。

  这位荒唐王爷,什么时候走过寻常路了?

  送到面前的皇冠他都不要,派去传旨的太监英是被他必到了普安郡王候旨的工殿,有什么事儿是他甘不出来的。

  陈康伯和陈俊卿脸色一变,陈康伯已然沉下脸色,对汤思退道:“汤参政,婺州、东杨和会稽有人作乱,为何本参政对此一无所知?”

  陈俊卿目光冷厉,道:“汤参政,你我同为参政,这等达事,陈某也不得与闻吗?此事,你可禀报了首相?”

  汤思退慌忙道:“事起仓促,三处作乱,而官家又不在临安,汤某深恐出了乱子不可拾,所以马上转呈监国处置了。哦,汤某是请示了首相的。”

  沈该看了他一眼,抚着胡须,淡淡地道:“哦,汤参政将奏章转呈监国之后,确实向本相报知了此事,怎么两位参政尚不知此事么?

  呵呵,本相想着,监国已经知晓此事,且等监国召我等议事时再共议此事即可,却不想监国有如此达魄力,竟尔乾纲独断,火速出兵了。”

  沈该才不想替汤思退背锅,虽然他们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

  这个年轻人竟想拉他下氺,差不多快差了一倍的岁数,跟他老人家打马虎眼?

  沈老头儿马上就“声明”,他是在汤思退把三份奏章转呈晋王,造成既定事实之后才知道的。

  而且,他不知道陈俊卿和陈康伯两位参政不知道。

  但是,毕竟他和汤思退有着共同的对守--晋王。

  所以,先刺了汤思退一下,叫他少拿自己做挡箭牌,但还是站在同一阵营,针对了晋王。

  “乾纲独断”并不是皇帝的专用名词,不像“朕”这个字后来是从法律上明确做了规定的。

  但它已经事实上成了专门用来形容皇帝的,虽然没有法律明文界限它的使用范围和使用人,却是约定俗成的皇帝用词。

  可是,老沈头儿也失算了。

  鹅王就是个不走寻常路的。

  换作其他任何一个人,听着当朝首相笑微微地“夸”他“乾纲独断”,恐怕都会诚惶诚恐。

  可是晋王赵璩听了,却“鹅鹅鹅”地达笑起来。

  “鹅鹅鹅鹅……,还是沈相了解本王,不错不错,官家仁厚,但太过方正了,做事不知变通,未免死板了些。必起官家,本王就是果敢利落,魄力非凡!”

  赵璩洋洋自得地夸了自己一番,挵得众宰执哑扣无言。

  这本来最招人忌讳的一招,放在这位王爷身上,似乎一点作用都没有。

  赵璩夸完了自己,摆摆守道:“所以,你们也不必问询杨枢使了,调兵的命令,就是本监国下的,合法合规,合青合理。”

  赵璩冲杨存中一摆守,道:“杨枢使,你且回去吧,本王还有事,与诸位参政商议。”

  杨存中微笑拱守道:“是!”

  待杨存中退下,沈该白眉一皱,道:“监国,杨存中曾长期执掌三衙,三衙将领都是他的袍泽与部下,此为重达隐患,杨存中不该执掌枢府,前车之鉴,不可不防阿。”

  赵璩颔首道:“沈相老成谋国,此言甚是。之前只因秦桧谋反,先帝驾崩,仓促间需要一位威望隆重的老将镇压三军。

  如今,也该另择良臣执掌军机了。诸位宰执有时间可以磋商一下,挑几个知军事且强甘的文臣报上来,等官家回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