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国:从坞堡开始崛起> 第一卷 第37章 汉蛮初交融,士族起微澜

第一卷 第37章 汉蛮初交融,士族起微澜

  月亮湾的集市,自那场风波之后,非但没有冷清,反而愈发热闹起来。

  罗辰当日亲手将一匹丝绸赠予蛮族少年的举动,像一阵风,迅速传遍了五溪诸洞。

  在蛮人朴素的价值观里,一个强大的汉人首领,愿意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蛮族少年,惩罚自己的同族,这远比任何言语都更具说服力。

  公平与尊重,这两个词,通过那匹丝绸,被缝进了蛮人的心里。

  最初的交易,是围绕着铁锅和盐展开的。

  但很快,罗辰便发现,那些随船带来的、本以为只是点缀的货物,竟也成了抢手货。

  一个膀大腰圆的蛮族汉子,用三张上好的熊皮,换走了一只小巧玲珑的青瓷茶碗。

  他并不懂饮茶,却小心翼翼地捧着,咧着嘴说要带回去给婆娘装水喝,那神情,仿佛捧着的是稀世珍宝。

  几个蛮族少女则围着一堆丝帕挪不动脚,她们用采集来的珍贵草药,换走几方绣着兰草的丝帕,而后叽叽喳喳地比较着,将其系在手腕上,粗犷的兽皮衣上多了一抹江南的温柔。

  荀衍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对罗辰道:

  “主公,蛮人缺的不仅是铁与盐,他们缺的是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想象。丝绸、瓷器,这些‘无用之物’,恰恰是文明最有力的武器。它不杀人,却能诛心。”

  罗辰深以为然。他随即下令,从长沙郡的库房里调拨更多的手工艺品,并鼓励那些在战乱中失去生计的汉人小商贩,来月亮湾设摊,只要遵守集市的规矩,罗氏便提供保护。

  一时间,月亮湾成了整个荆南都未曾有过的奇景。

  汉人的商贩与蛮族的猎人讨价还价,穿着丝绸的汉家女子与佩戴骨饰的蛮族少女好奇地互相打量。

  空气中弥漫着烤肉的香气、草药的清香和汉人商贩的吆喝声,竟诡异地融洽起来。

  一日,一个特殊的客人来到了集市。他叫“卡拓”,是沙摩柯部落里最好的铁匠。

  与其他蛮人不同,他对那些花花绿绿的商品不感兴趣,而是直勾勾地盯着罗氏卫兵腰间的环首刀和手里锋利的长矛,眼神里满是痴迷与困惑。

  阿古将他引荐给了罗辰。

  卡拓的汉话说得磕磕巴巴,但他用手比划着,表达了自己的疑问:

  为何罗氏的铁器,比他们部落辛辛苦苦从山里挖出的“神铁”(天然铁矿石)捶打出来的,要坚硬得多,也光滑得多?

  罗辰看着这个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的蛮族工匠,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阿古,卡拓,请随我来。我带你们去看看,这些铁器是如何诞生的。”

  罗辰亲自带着他们,乘船返回了罗氏坞堡。

  当卡拓第一次看到那矗立在河边,借着水流之力自行转动、将河水一斗一斗提上高处的筒车时,他整个人都僵住了。

  他绕着筒车走了三圈,伸手摸了摸那湿漉漉的竹筒,又抬头看了看那被水流推动的巨大叶片,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拳头,喃喃自语:

  “水……自己会上山……这是神迹……”

  阿古虽然早已见过,但再次看到,依旧震撼不已。

  罗辰笑了笑,指着筒车解释道:

  “这不是神迹,是格物。是观察水流、木头的规律,然后利用它。就像你们熟悉山林,知道哪里有猎物,哪里有陷阱一样。”

  随后,罗-辰又带他们参观了工坊。

  当卡拓看到那熊熊燃烧的炼铁炉,看到工匠们利用水力连机碓,驱动巨大的铁锤一次次砸下,将烧红的铁块锻打成型时,他眼中的痴迷变成了敬畏。

  他看到了铁水如何从矿石中流出,看到了杂质如何被一次次捶打出去,看到了原本粗糙的铁胚,如何变成一柄柄锋利的兵器和一件件实用的农具。

  这对他来说,不亚于一场天翻地覆的认知革命。他部落里引以为傲的冶铁技术,在罗氏工坊的流水线作业面前,渺小得如同儿戏。

  参观完工坊,罗辰并未结束,而是将他们带到了学堂。

  琅琅的读书声传来,卡拓和阿古看到,几十个汉人少年,正跟着一位先生大声诵读。

  木板上,写的并非圣贤文章,而是一些他们看不懂的符号和图形。

  荀衍上前,指着木板上的一副图,对阿-古解释道:

  “这是水力连机碓的构造图。我们在研究如何让它转得更快,更有力。

  主公说,格物致知,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

  阿古顺着荀衍的手指看去,却愣住了。

  在木板的角落里,他看到了一行歪歪扭扭的字,那是他们五溪蛮的语言,旁边标注着汉字读音。

  “这……你们在学我们的话?”阿古的声音有些发颤。

  罗辰点头:

  “要成为朋友,首先要能听懂对方的话。我的目标,是让我的每一个管事,都能用蛮语和你们交流。”

  卡拓已经彻底说不出话了。他低着头,看着自己那双粗糙的手。

  过去,他为自己能打出部落里最锋利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