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第65章 义宣起兵风云变 宋廷内外皆惶然

第65章 义宣起兵风云变 宋廷内外皆惶然

特设守冢以表哀荣和尊重。

  然而,对于王僧绰的追赠,却有人提出了异议和不满。

  “王僧绰甘心接受伪命,不应赠官。”

  一位大臣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所在。

  骏听了,沉思片刻后点了点头:“你说得对,王僧绰虽有功绩在身,但此节不可不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追赠之事,就此作罢。”

  随后,骏又升江夏王义恭为太傅、领大司马;

  南平王铄为司空;建平王弘为尚书左仆射;

  随王诞为右仆射。

  不久之后,又改南谯王义宣为南郡王、随王诞为竟陵王。

  其余大臣也都论功行赏、各有升迁调动和安排。

  又有这么一个人——何尚之。

  他虽然以前跟着反贼干过事儿,但后来和义恭一起在中间斡旋调解、保住了三个重镇;

  心里其实是向着正义之师的。

  按理说这种情况得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所以宋主骏还是让他当了尚书令、继续为朝廷效力。

  何尚之的儿子何偃也捞了个大司马长史的职位;

  待遇跟以前一样好、一样优厚。

  宋主骏就这么住进了皇宫、开始享受起太平日子来;

  然而好景不长。

  没过俩月,南平王铄突然间撒手人寰。

  这南平王铄是和义恭他们一起回到建康后;

  虽然升了司空、因为他是最后归顺的,宋主骏对他不那么放心。

  铄也是整天提心吊胆的,一惊一乍,说出来的话也常常没头没脑的。

  有一天,他突然就中毒死了。

  据说是宋主骏干的。

  但表面上呢,宋主骏还追赠了他司徒的官职,算是掩人耳目吧。

  转眼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宋主骏当皇帝的第一年,年号叫孝建。

  刚过了一个月,江州那边又闹起来了,得派兵去平乱、稳定局势。

  宋主骏进了都城后,把那些被劭关起来的皇子们、还有义宣的儿子们都给放了。

  他把自己的大儿子子业立为皇太子;

  义宣的儿子恺封为南谯王,后来又降为宜阳县王。

  义宣的子女们呢,有的跟着他去了封地、享受荣华富贵;

  有的就留在都城里、继续为朝廷效力。

  有一天,义宣找到宋主骏说:“陛下啊;我愿意去镇守荆州、您看行不?”

  宋主骏想了想,觉得义宣毕竟也是个有能力的人,去荆州镇守应该能稳住局面。

  他就点了点头说:“行啊;那你就去吧。”

  宋主骏年纪轻轻,那年刚满二十四岁,却有个坏毛病:好色成瘾。

  不管是亲的疏的、贵的贱的,只要长得有几分姿色,他就想方设法召进宫里侍寝。

  甚至在太后的宫里也敢胡来。

  太后对他这个儿子是溺爱得不得了,明知道他做得不对,也不加以制止。

  结果这丑闻就传了出去,闹得满城风雨。

  义宣家的几个女儿,长得是一个比一个漂亮、如花似玉。

  宋主骏见了,根本顾得上什么堂姐堂妹的,就像当年春秋时的齐襄公一样荒唐得很。

  义宣的女儿们虽然心里不愿意,但皇命难违,只好勉强遵从。

  这事儿渐渐地就传到了义宣的耳朵里。

  这时,调到江州的雍州刺史臧质,自我感觉功劳大,赏赐少,就起了异心。

  他听说义宣对宋主骏一肚子怨言,便悄悄派了个心腹去见义宣,还捎上了一封密信。

  信里劝义宣起兵造反,干一番大事业。

  义宣一听这话动心了。

  他和臧质既是表兄弟,又是儿女亲家,关系铁得很。

  这次对宋主骏的不满,两人想到一块儿去了。

  义宣手下的谘议参军蔡超、司马竺超民等人,一看这机会难得,也想着能趁机捞点好处,就一个劲儿地劝义宣起兵。

  义宣呢,也给他们回了信,约定好了起兵的时间。

  豫州刺史鲁爽和义宣关系一直不错,和臧质也有来往。

  兖州刺史徐遗宝以前曾经是荆州的部将,义宣就派了个使者去秘密约他们两人,说秋天一起起兵,共谋大事。

  鲁爽是个酒鬼。

  那天他喝得烂醉如泥,使者来了说了什么,他也没听明白。

 &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