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国大军湿家> 第313章 登基前奏

第313章 登基前奏

  公元200年春,此时春节刚过,讨伐袁术的战争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整个大汉还在一片祥和中,汉末的大小诸侯经过一阵子的清算以后,逐渐趋向统一。

  河北袁绍实力强悍,对外宣称带甲近百万。青徐两州吕布得到了传国玉玺,也是占据了一部分名义,麾下并州骑兵在中原没有对手。

  曹操则是雄据中原,西面以长安为边关,南面以襄阳,江夏为屏障,占据寿春大部分地盘以后得曹操发展更是空前绝后,势力隐隐成为了全国最强。

  川蜀孙权在周瑜的助力下,势力已经稳固,川中人心归附,加上孙权给川中各世家分了世袭爵位,川中更是团结一致。

  西北刘备在郭绍的助力下,一统西北,更是以西域都护府为跳板,学习徐靖,征伐西域诸国,只不过得到了西域三十六国的激烈反抗,幸好有马超,赵云,张飞等猛将带头,硬是给西域诸国杀的崩溃,地盘上没什么区别,倒是抢了一堆宝物,也算是让西北过了一把富裕日子。

  倒是汉中张济陷入了纠结,太守张鲁一心只为传教,跟他反复提及开疆拓土的事情,根本不管,并且还不给兵权,硬是要自己控制兵权,难受坏了。

  张济还想称帝,但是汉中硬是没有几个能打的,靠他跟他大侄子张秀,甚至打不过刘备,这可咋整,好想称帝啊,好想跟大家一起愉快的玩耍啊!直接汉末七雄,酷不酷啊!

  张济和张秀好一阵捣鼓,终于算是想明白了点什么,那就是!靠他俩的脑子基本不用想太多了,所以,他们选择!摆烂!

  而此刻的江东,一切都是政通人和,距离徐靖登基的日子也是越来越近了,但是徐靖因为要不要太监跟一群老家伙吵个不停。

  (太监的由来与中国古代宫廷制度、社会文化及权力结构演变密切相关,其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并在不同朝代经历职能与身份的转变。先秦文献中已有关于“阉人”(被阉割的男性)的记载,如《诗经·小雅》中的“宫人”一词,可能指代宫廷中的阉割侍从。他们最初负责宫廷内的杂役,如打扫、守门等,因身体缺陷被认为不会对皇室女性构成威胁,故被选入宫中。

  在商周时期,阉人可能已存在于宫廷,但地位低下,仅作为仆役使用。春秋战国时,部分阉人因接近权力中心,开始参与政治,如齐国的竖刁(自阉以讨好齐桓公),但此类人物属特例。

  秦汉时期,宫廷设立“少府”等机构管理阉人,形成制度化管理体系。汉代称阉人为“中官”或“宦官”,其职责扩展至传达诏令、管理宫廷事务,甚至参与机要。

  东汉时期,宦官势力达到顶峰。外戚与宦官轮流掌权,形成“宦官专政”局面。如十常侍之乱,宦官直接干预朝政,甚至废立皇帝,其权力已超越传统官僚体系。唐代设立“内侍省”,宦官掌握禁军(如神策军),可直接左右皇位继承。唐中后期,宦官如仇士良、田令孜等甚至能杀害皇帝,权力达到历史极值。)

  纵观历史,除了少数几个极其牛逼的太监,其他的哪个不是坑爹玩意,除了带来情绪价值,似乎作用不大,所以徐靖提了一嘴废除太监得了,好家伙,整整十多个老头,十多个啊!对着他口诛笔伐,声讨了一下午,整整一下午!太恐怖了,在蔡邕的带头下,一整个下午过去以后,第二天十几个老头继续输出,徐靖实在是怕了,没办法了,只能认输,有时候权利大了也是需要让步的,一点办法都没有,总有人会制约你。

  蔡邕次日便单独求见徐靖。他拄着雕龙竹杖踏入书房,苍老眼眸扫过案头被揉皱的废太监奏疏,忽然轻笑出声:“主公可知,当年赵高指鹿为马时,满朝文武为何不敢直言?”

  不等徐靖回应,他已展开一卷泛黄舆图,朱笔重重圈住江东六郡,“因为权柄不仅握在刀剑里,更藏在人心的畏惧与期待中。”

  三日后,江东各郡县忽现童谣:"朱雀衔书出建业,紫微星耀照江南"。说书人在茶楼酒肆添油加醋,将徐靖幼时遇仙赐印的传闻与天象异变勾连。

  蔡邕亲自修书二十余封,以昔日文坛领袖之名遍邀江东士族,信中不提称帝,只言"共商天下大计"。当会稽虞氏、吴郡顾氏的马车相继驶入建邺城时,徐靖才惊觉蔡邕已暗中将江南豪族的势力网悄然编织完成。

  宫城内,老学士们昼夜修订《受禅仪轨》。蔡邕以《周礼》为蓝本,结合江东巫祝传统,设计出"祭江告天"的独特登基礼。他带着十余名耆老在玄武湖边搭建三丈高台,命工匠将徐靖的生辰八字刻入九十九块青石,每块都用朱砂书写祥瑞吉语,沉入湖底以镇龙脉。

  更绝的是蔡邕对舆论的掌控。他授意门下书生撰写《东南王气考》,从大禹治水时会稽铸鼎,到春秋时吴国称霸,洋洋洒洒论证江东应出真命天子。

  市井间流传的布告上,甚至将徐靖的容貌与传说中的伏羲氏作比,说其"目生重瞳,掌有玉纹"。当北方诸侯还在为废立皇帝争执不休时,江东的百姓已在祭坛前焚香叩拜,期盼新主降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登基前三夜,蔡邕捧着连夜赶制的冕旒冠服,在烛火摇曳中向徐靖深深一拜:"昔霍光辅汉,不过谨守臣节;今日老臣所为,是要助明公开创三百年基业。"窗外暴雨骤至,击打着新修缮的宫殿飞檐,恰如王朝更迭的激昂鼓点。

  “三百年可不够啊,蔡老!”徐靖笑呵呵的说道,现如今,徐靖也不需要再遮遮掩掩了,江东登基,大局已定。

  “哈哈哈哈,是老夫的疏忽。主公勿怪,主公勿怪!”蔡邕也是跟着徐靖一起笑了起来。

  等到下人伺候徐靖更换完了冕旒冠服,糜贞更是眼冒星星,“夫君,你穿着冠冕,也太合身了,也太有帝王之相了。”

  蔡琰也是情意绵绵,不过蔡琰比较有文化,所以自然不会夸的这么直接,“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不好意思咯,唐诗提前问世了,引用一下。)夫君真乃真命天子!”

  “哈哈哈哈哈,好好好!”徐靖听到他的老婆们拍马屁,自然是开心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