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读小说网>书库>都市青春>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60章 棉花:一举打破记录

第260章 棉花:一举打破记录

  第260章 棉花:一举打破记录

  天棉20,天稻22,天薯21这三个品种都是2005年9月培育的品种。

  经过当年冬天在海南的加代繁殖,于今年年初也推广了不少的面积。

  天稻22产量一般,但大米口感和品质都极为优异,据说已经在南方小范围内引起了市场的青睐。

  而天棉20和天薯21则是各自靠着高产的特性,一举打开了销路。

  不过目前的棉价下降得厉害,棉农普遍增产不增收。

  郭阳起身走到办公室门口,对十来米开外还在埋头办公的宁小婧说道:“去叫下瞿阳。”

  宁小婧抬起头,说道:“瞿总去制种基地了,这几天在忙着给各地的农户结算制种费。”

  随着天禾的发展,制种基地也水涨船高,面积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每年需要支付的亩保费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瞿阳大概是去巡查了。

  想了想,郭阳说道:“高德在吗?帮我把他叫过来。”

  “好的。”

  等了一会儿,穿着一套黑色西装的高德便来了。

  “坐。”

  郭阳说道:“疆省的工厂进展怎么样了?”

  “还是要明年初才能开工。”

  “仓库呢?”

  “也暂时还不能用。”高德沉吟了下,说:“现在沿海的仓库,大豆、玉米、小麦都已经囤了近一半了。”

  才过去一个月的时间,这个速度不可谓不快。

  大豆、玉米、小麦,这三個主粮品种,都各自收购了上百万吨,耗费了近60亿元资金。

  再加上期货上的投入,近段时间从嘉禾粮油流经的资金已经超过了80亿元。

  大豆还不能单纯的收购。

  还得亏本加工消耗掉,因为嘉禾粮油还承担了政治任务,只有库存消耗掉了,国产大豆才能真正缓解。

  这就导致嘉禾粮油每天都有天量资金在进出。

  如此大手笔的操作,即使是出身国粮集团的高德,也暗自心惊。

  高德说道:“国产大豆的价格已经稳住了,玉米和小麦,受国际环境影响,依然保持上涨趋势。”

  “等沿海的仓库装满,再启用疆省的也不迟。”

  郭阳笑了笑,嘉禾粮油的情况他也一直紧盯着,论对近几年大势的把握,没人比他更精通。

  何况这还赌上了嘉禾所有的流动性,嘉禾粮油的团队还有许多新面孔。

  自然得谨慎再谨慎。

  好在一切都在按他计划好的节奏在布局。

  郭阳开口道:“群里的消息有看吧,今年天棉20丰收了,不过近几个月棉价一直在下跌。”

  “我是想看看能不能再做点棉花生意,在农户那里挣点好感,目的还是推广种子。”

  对天禾的种子推广模式,高德也比较熟。

  从嘉禾粮油有了自己的工厂后,天禾的技服人员就时不时带来出售粮食的农户。

  高德问道:“量不大吧,棉花的价格波动风险太大,量太大一个不注意就亏了。”

  郭阳笑道:“量很少,何况现在这价格,即使抬高点,农户也不一定愿意卖,主要是一个态度。”

  “那可以试试。”

  “行,我让天禾去帮忙进行推销,嘉禾粮油负责销售渠道。”

  粮棉不分家。

  棉花也是有收储制度的。

  ……

  11月上旬,在疆省库尔勒的田间地头里,一株株洁白饱满的棉花随风摇曳。

  每到棉花采收旺季,就会有一大批采棉工人搭乘火车从全国各地来XJ采摘棉花。

  棉农陈思望也托人请来20多个“拾花工”,但依旧要从10月忙到年底,才能勉强收完自家300亩的棉花地。

  尤其是今年大丰收了。

  更是一点功夫也不敢耽搁。

  拾花工们头裹着头巾,身着粗布衣裳,穿梭在田间地头。他们熟练地轻轻摘下棉花,放入背后的竹篮中。

  装满一车棉花后,陈思望准备先拉回家里去,同时也在想着该放哪里。

  已经采摘的棉花塞满了家里的房间,今年换了新种子,种植模式也换了。

  没想到真如那几个技术人员所说,产量提高了不少,而且质量品质也很好。

  这也算是今年唯一的好消息了。

  新棉交售刚刚进入高峰期,国内棉价就大幅度下跌,短短一个月,每吨棉花就下跌了千元以上。

  经营棉花的企业纷纷调低收购价格。

  原本想大赚一笔的棉农顿时就傻眼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