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东地区,虽然项梁已死,但项羽逃脱,其残余势力仍在暗中活动,试图重新集结力量。林宇深知,项羽此人勇猛且有野心,若不尽快铲除其势力,必将成为大秦的心腹大患。于是,他派遣章邯继续留在江东,一方面安抚当地百姓,恢复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全力搜捕项羽及其残余势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章邯在江东展开了大规模的清剿行动,他张贴告示,悬赏项羽的首级,同时对项羽可能藏身的地方进行地毯式搜索。然而,项羽凭借着在江东地区的人脉和对地形的熟悉,屡屡逃脱秦军的追捕。他躲进深山老林,收拢旧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着东山再起的机会。
在朝堂之上,林宇因成功挫败项梁叛乱,威望如日中天。大臣们纷纷对他表示祝贺和拥护,改革的推行也变得更加顺利。但林宇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清楚地认识到,大秦帝国面临的危机远未结束。除了项羽这股残余势力外,其他地区的反秦情绪依然存在,只是暂时被压制。
为了彻底消除反秦隐患,林宇决定进一步推行改革,改善民生。他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兴修更多的水利工程,以提高粮食产量,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同时,他还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鼓励贸易往来,促进经济的繁荣。在文化方面,林宇推行了一系列融合政策,试图消除原六国百姓与秦人的文化隔阂,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保守的大臣对文化融合政策表示担忧,他们担心会因此失去秦国原有的文化传统。而在经济改革方面,部分商人利用政策漏洞,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引发了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林宇不得不再次出手,一方面耐心地向大臣们解释文化融合的重要性,争取他们的支持;另一方面,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不法商人,稳定物价。
在应对这些内部问题的同时,林宇也没有放松对外部局势的关注。他得知,在遥远的北方,匈奴部落正在不断壮大,时常侵扰边境地区。这让林宇意识到,大秦帝国在解决内部问题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边防建设,以应对来自外部的威胁。他陷入了沉思,思考着如何在巩固内部统治的基础上,提升大秦的军事实力,保卫边疆的安宁。
随着对国内局势的逐步稳定和改革的持续推进,北方匈奴的威胁愈发凸显。匈奴人以游牧为生,擅长骑射,其机动性极强,常常在边境地区进行掠夺,使得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林宇深知,匈奴问题若不解决,大秦帝国难以实现长治久安。他决定先派遣使者前往匈奴部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和林宇的亲笔书信,踏上了前往匈奴的路途。信中,林宇表达了大秦希望与匈奴和平共处的意愿,提议双方通过贸易往来,实现互利共赢,避免战争给双方带来的损失。
然而,匈奴单于认为大秦此举是示弱的表现,不仅拒绝了林宇的提议,还将使者羞辱一番后驱逐出境。单于野心勃勃,妄图趁大秦帝国内部尚未完全稳定之际,南下掠夺更多的土地和财富。他开始集结部落勇士,准备对大秦边境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边境传来的战报让林宇意识到,和平解决匈奴问题已无可能,必须做好战争准备。他紧急召见朝中将领,商讨应对之策。蒙恬将军挺身而出,说道:“陛下,匈奴人恃强凌弱,屡屡侵犯我边境。末将愿率大军北上,给匈奴人一个沉重的教训,保我大秦边疆安宁。”
林宇看着蒙恬,心中对他的忠诚和勇气深感敬佩,但他也深知,与匈奴作战并非易事。匈奴人熟悉草原地形,骑兵作战能力极强,若贸然出兵,可能会陷入被动。林宇沉思片刻后说道:“蒙将军,匈奴之患,由来已久,此次出征,务必谨慎。朕命你先加强边境防御工事的建设,同时训练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以应对匈奴的骑兵战术。此外,我们还需了解匈奴的作战特点和行军路线,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蒙恬领命而去,开始在边境地区积极筹备。他组织百姓和士兵加固城墙,修建烽火台,构建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同时,他从大秦军队中挑选出一批年轻力壮、骑术精湛的士兵,进行严格的骑兵训练,教授他们匈奴的骑射技巧和作战策略。林宇也在后方全力支持蒙恬,调配粮草、兵器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边境。一场与匈奴的大战,似乎已不可避免,李阳和他的大秦帝国,正严阵以待。
就在蒙恬在边境紧张备战之时,朝堂之上却出现了分歧。对于如何应对匈奴的威胁,大臣们分成了两派。
以蒙恬为首的主战派认为,匈奴屡屡侵犯边境,对大秦百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若不给予坚决打击,他们将更加肆无忌惮。只有通过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彻底击败匈奴,才能确保边疆的长治久安。而且,此次战争也可彰显大秦的国威,让其他周边势力不敢小觑。
然而,以李斯为首的主和派则持有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大秦帝国内部刚刚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和改革,此时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恢复国力。与匈奴开战,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能引发国内局势的不稳定。主和派主张继续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哪怕做出一些让步,以换取边境的和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朝堂上,两派争论不休。主战派指责主和派胆小怕事,一味地妥协只会助长匈奴的气焰;主和派则批评主战派不顾国内实际情况,贸然发动战争可能会让大秦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林宇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也在权衡利弊。他深知,主战派的观点有其合理性,彻底击败匈奴确实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境问题,但战争的风险也极大,一旦失利,后果不堪设想。而主和派的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国内的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稳定的环境。
沉思良久后,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朕理解你们的观点。匈奴之患,必须解决,但我们也要考虑国内的实际情况。朕认为,我们不能单纯地选择战或和,而是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蒙将军在边境的备战工作不能松懈,加强防御,训练精锐之师,让匈奴不敢轻易进犯。另一方面,我们继续派遣使者前往匈奴,表明我们的立场和底线,同时也探寻和平解决的可能性。若匈奴一意孤行,执意挑起战争,我们也有足够的实力应对。”
大臣们听了林宇的话,觉得此计较为稳妥,逐渐停止了争论。林宇深知,这只是暂时平息了朝堂的分歧,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无论战与和,都必须以大秦帝国的利益和百姓的福祉为出发点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