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力和领导能力。
然而,乾隆皇帝的情绪并没有因此得到平复。相反,他变得越来越暴躁与易怒。前朝大臣和后宫嫔妃都深受其害,整个朝廷和后宫都笼罩在一片压抑与恐惧之中。他试图通过发脾气来宣泄内心的痛苦与自责,却往往适得其反,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前朝大臣们胆战心惊、如履薄冰般地处理着政务,不敢有丝毫懈怠和马虎,生怕一个不小心便会触动皇上敏感的神经,引得龙颜大怒。可是即便如此,依然有许多大臣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遭到皇上的严厉斥责甚至惩罚。乾隆皇帝如今脾气暴躁且容易发怒,这使得前朝的气氛变得异常凝重压抑,大臣们整日提心吊胆、人人自危,深怕哪天自己就成了皇上的出气筒。
后宫的嫔妃们更是被吓得躲着皇上。她们心里清楚,此刻的乾隆皇帝宛如一头受伤的猛兽,任何靠近他的举动都极有可能激起他的怒火。因此,嫔妃们纷纷想方设法避开皇上,尽量避免与他产生直接接触。原本热闹非凡、充满欢声笑语的后宫,如今却变得一片死寂,仿佛失去了生气一般。
然而,在这股避之不及的风潮中,如懿却选择了逆流而上。她自认为与皇上有着不同于其他嫔妃的情谊,这份情谊超越了普通的夫妻之情,更像是知己一般的存在。她相信自己能够安抚皇上那颗受伤的心,用自己的温暖和理解来治愈他的伤痛。于是,她决定亲自去见乾隆皇帝,希望能以自己的温柔与智慧,为皇上带去一丝慰藉。
养心殿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乾隆皇帝那张阴郁而疲惫的脸庞。如懿缓缓步入,每一步都带着坚定和决心。她轻轻地走到皇上身边,轻声细语地诉说着自己的担忧与关怀。她告诉皇上,她明白他内心的痛苦,愿意陪他一起度过这个难关。然而,她的好意并未得到预期的回应。乾隆皇帝的情绪如同被点燃的干柴,一触即发。他愤怒地指责如懿,声音中充满了绝望和哀伤:“你为什么要来?难道你不知道我现在最不想见到任何人吗?”如懿被他的反应吓了一跳,但她并没有退缩。她知道皇上此刻正处于极度的痛苦之中,需要有人陪伴和支持。于是,她紧紧握住皇上的手,试图让他平静下来。但皇上却用力甩开她的手,眼中闪烁着泪光,说道:“别碰我!你们这些女人,只会让我感到孤独和无助。馨澜走了,我的心也死了。”如懿心痛地看着皇上,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不明白为何皇上会如此冷漠和绝情,她以为他们之间的感情可以经得起任何考验。然而,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她终于意识到,原来皇上对她的爱,远不如她想象中的那么深。
“你以为你是谁?能够轻易抚平朕心中的伤痛?”乾隆皇帝的声音在养心殿内回荡,充满了愤怒和失望。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怒火,紧紧盯着眼前的如懿,仿佛要将她看穿。
如懿惊愕地捂住脸颊,火辣辣的疼痛让她瞬间回过神来。她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乾隆皇帝,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一番苦心竟然换来了这样的结果。
乾隆皇帝的手还停留在空中,刚刚那一掌打得他的手掌也有些发麻。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愤怒,但目光中的失望却愈发明显。
如懿默默转身,脚步沉重而缓慢。她低着头,不想让人看到她脸上的巴掌印,那是乾隆皇帝对她的不满和失望的印记。她缓缓走出养心殿,身影渐渐消失在门口。
养心殿内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乾隆皇帝沉重的呼吸声回荡其中。他凝视着如懿离去的方向,心中的矛盾与痛苦交织在一起。他知道自己刚才的行为过激了,但心中的伤痛却让他难以控制情绪。
如懿走在回宫的路上,心情沉重到极点。她抚摸着被打的脸颊,感受着那刺痛的感觉。她不禁想起了曾经与乾隆皇帝的美好时光,如今却变得如此陌生和遥远。
如懿顶着脸上的巴掌印走出了养心殿,她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孤独与落寞。后宫的嫔妃们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投来同情的目光。她们明白,如懿的遭遇只是乾隆皇帝情绪暴躁的一个缩影,而她们自己,也可能随时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这场风波过后,后宫的氛围变得更加压抑与紧张。嫔妃们开始更加小心地处理与乾隆皇帝的关系,生怕一不小心就触怒了他。而乾隆皇帝,也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与自责之中,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