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当年铁心死保的太子,一旦称帝怎会判若两人?即便不说你迭遇风险全是郑贵妃所陷,至少也该记住亲生母亲王恭妃,实是被郑贵妃虐待而死的!而你所宠爱的李选侍原是郑贵妃的心腹宫人!这个女人几乎与郑贵妃如出一辙,也逼死了皇长子的母亲王才人。血债如山你不报!与你共患难的生母,至今尚未册封皇太后以酬母恩!与你同命运的王才人为你生下了长子,这才确立你的太子地位,至今也还未追封为皇后!现在倒迫不及待要册封两个仇人为皇太后和皇后了!这实在是乱命--旦郑贵妃册封为皇太后,那福王便是嫡子,便是皇位合法的继承人,你泰昌帝倒成了夺权篡位的逆贼,如此浅显的一层道理,你怎么都没看清楚?而李选侍一旦成了皇后,你长子朱由校要成为太子也将阻难重重。从此,内宫、外廷又要闹得一塌糊涂,那是先朝悲剧的重演。
--浩劫啊!浩劫!看来我这一生实难有安稳的日子过了,想寻求天下太平的岁月,更是如镜花水月了!
另一名阁臣刘季晦也一直在思索,是什么力量能将这个本来不坏的秦昌帝弄得晕头转向?他苦思冥想,终不能理出个头绪来。他从袖中取出两份奏章来,朝众人晃了晃,说:";这是杨涟、左光斗的奏章,各位先看一看。“说着,不待方从哲表态,先塞给他一份,递给孙如游一份。
那奏章都不长,但陈辞简约有力,两人一致认为:皇帝的生母未封太后,先封郑贵妃是违制,不合规矩;同理,王才人未封皇后,李选侍也不宜进封为后;其三,皇长子册封为太子的事,也不宜再拖了!
杨涟、左光斗奏章口气坚决,可谓义正辞严,连方从哲也无从反驳,他恍惚地环顾众人的神态都凛凛生威,不觉气馁了下来。
”首辅还有什么高见?“孙如游冷冷地问。
”不不,“方从哲不露声色,婉转地说:”由大家来说,还是大家谈一谈吧!";
由大家来说,仍是一致议决如下以杨涟、左光斗的奏章,回答泰昌帝的口谕。
这场商议,几乎没有争论,很快便散了会。
7
方从哲对这种收场很不满意,认为不免有负贵妃的重托。
有道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他受人重金无以报答,自是感到不满;但不满归不满,他总不能为此力争,而落下袒护郑贵妃的痕迹,他能克制到不发一言,不作左右袒,不让任何一方抓住话柄。这是一种适中的做法,它反映出当事人对万事无动于衷的--种涵养,他对自己具有这种涵养感到宽慰,也留下在下一回合的交手中,多一分回旋的处理空间。
周嘉谟对大臣议决的结果反而感到沉重,秦昌帝身后的那一道充满危险的阴影,似乎就压在他的背上了。凭他长期积累的政治经验,他明白这场较量才刚刚展开,恐
怕是新一轮更严酷较量的开始,谁也弄不清对手的面目,恍恍惚惚地,似是掉进了迷魂阵,这才是真正的可怕。
不知不觉中,他已来到一家朱门之前,举首一望,不禁一愣。
他的眼光定定地停在牌楼上面“指挥使府第”五个大楷书上。略一回神,才暗叹:我原先就决定来找郑指挥使的,怎地到了门前,反而感到意外呢?唉,老了,倘若在以前,断无这种恍惚。
郑指挥使,名养性,是郑贵妃哥哥郑国泰的儿子,他很客气地将这个吏部大人让入客厅,奉上最上等的茗茶。他弄不清这个一向不相往来的官儿为何而来,因为他对姑母郑贵妃的野心不感兴趣,与故世的父亲的期望,未免背道而驰。
父亲郑国泰当年为了妹子封后,以及指望外甥福王能成为太子,所以甘冒风险,大力支持自己的女儿。郑贵妃为了册立为皇后,也先让万历帝将她娘家的待遇提高到皇后外戚;而父辈的这些努力,恰恰为郑养性的不问政治,提供了坚实的心理依据:他心想,自己已经破格提升为指挥使,是正三品了;姑母便是真的当了皇后,我也不能再升了。所以,“冒险”对他来说是有亏无赚,划不来的。养性,养性!我的名字既曰“养性”,便修心养性好了!
“你的姑母想册立为皇太后,此事即无先帝遗诏,也是人之常情,朝臣都能理解,”周嘉谟捋着长须,有条不紊地说:“不过,依先朝的惯例,都是当代皇帝的生母先立为太后,皇帝的正妃先升为皇后,才能顾及其余。令姑母想在王恭妃之前抢先当皇太后,不知不觉中已犯了大忌,危
险之极。..... ";
”犯了什么大忌?!有什么危险?“郑养性不禁紧张起来。";众所周知,当今皇帝乃是先帝皇长子,在无嫡子的情形下而为太子,为帝王;如今贵妃若先恭妃册封为太后,福王便成了嫡子,嫡子承嗣权谁敢质疑?如此一来,泰昌帝虽君临天下,却变成了非法。..... 但既成事实已不可逆转,郑贵妃坚持册封皇太后一事,恐反而自伤到贵妃身上,现在已有大臣疑心到贵妃急于册立为皇太后的居心,说她是想让福王回京抢夺皇位。本来这话不大可信,但众所周知,过去福王在“谁为储君”问题上,与当今皇帝纠结了数十年,所以,那大臣一提起贵妃急为太后的居心,群臣无不闻之变色。幸好大家尚能自制,如果众口一辞,共责贵妃用心旨在篡夺帝位,非但贵妃身败名裂,你这个外侄也自然富贵不保了,你想想看,这是不是危险之极?有道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无常祸福。所以,老夫不敢不直言相告。“
郑养性被震慑住了,一双眼直勾勾地望着地上。太师椅下有一物事在闪闪发光。他脑中忽地一片空白,一无所有,但那发光物却似乎在心中闪亮。
-----那会是什么东西呢?
他想起昨晚两个前来化缘的和尚,一高一胖,那光头也在灯下闪闪发亮。两个人手托铜钵,铜钵也在发亮。
”阿弥陀佛!“胖和尚口宣佛号,说:”贫僧闻施主大名,特来救苦消灾。..... ";
“施主富贵无比,自然不信有何苦难;”高和尚紧接着说:“其实富贵即是你的灾难。前者,矿监、税使遍布全国,家破人亡的,全是有钱人家。..... ";
胖和尚又接下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