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矿监、税使已经撤回,朝廷抢百姓钱财的事,也暂告一个段落;现在开始百姓抢官府了,贫僧说的不是各地万人以上二十多起的民变。..... ";
“贫僧说的是,当今民间有两股强大力量善势待发,攻击的目标乃在官府中的大富大贵人家,也就是施主这样的人家。.....“高和尚微笑道。
”所以,为了保全身家性命,请施主散财消灾。“胖和尚道。
高和尚高举铜钵,口宣佛号:
”阿弥陀佛,散财消灾!";
郑养性吩咐下人,各给十两银子,这够慷慨了;但两僧将钵中碎银倒掉不要,又伸出空钵讨乞。
“贫僧不敢奢求,愿钵中装满金子即去。”胖和尚解释。
双方对望了一阵,胖和尚忽道:
“那不化也罢。”
说着,开始将手中铜钵一片片地硬扯下来,碎片落地发出金属的脆响。瞬间,那和尚已扯破了半个铜钵。
“给他们金子!”郑养性连忙下令。
这怪事令人终生难忘。早上客厅已打扫干净,怎地太师椅下还有残存铜钵的碎片?或许是哪个顽童把它拣回来玩?
这天下看来欲乱未乱,姑母何苦去追求那身外之物?他抬起头来,对周嘉谟说:
“此事养性先前一无所知,我这就入官询问。..... ";
8
第二日早朝,泰昌帝临文华殿,询问礼部尚书孙如游册立太后、皇后二事着手操办也未。
孙如游答以杨连、左光斗两位言官尚有异议。继而杨连出班陈辞。他说,今圣母恭妃尚未册封皇太后,先帝王皇后也尚未追尊为太后,当此之时,先册郑贵妃为太后,则福王即为嫡子,而陛下倒成庶出,以庶出之子,而君临天下,即为非法,陛下奈何自己给自己过不去?倘若陛下不愿为君,当年即该明告朝臣,说你欲效延陵季子,无意君储,免得当年无数大臣为你受贬、受逐、受廷杖、乃至下诏狱丧了性命!
杨涟慷慨陈辞之后,气冲冲地递上奏章,回到班列。泰昌帝听他陈辞述,实时吓出了一身冷汗,暗道:好险!隐隐地感到落入他人的圈套。但要他册立郑贵妃为太后的是李选侍,李选侍是他最宠爱的女人,两人一向如鱼得水,怎会吃里扒外?这又令他感到大惑不解了。
这时左光斗又出班奏道:
“先帝王皇后、圣母王恭妃以及陛下的王才人等三人,为保圣躬,始终与陛下同安危、共患难,且为此含冤而亡;今陛下不思先册封王皇后、王恭妃为太后,不思册立王才人为皇后,却急于册立郑贵妃为太后,急于册立李选侍为皇后,此事传扬天下,岂不有损圣德?";
他说罢,也冷漠地递上奏章。
紧接着,老臣太常少卿王德完出班跪伏于地,朗声言道:
”臣王德完有本启奏。..... ";
过了老大一阵,君臣不闻王德完说出下一句话。泰昌皇帝心中大为不耐:病此人怎么啦,他的名字叫王德完。..... 王德完,这名字有点熟,似乎听说过。当即问道:
“王德完,你的奏本何在?";
”在臣背上。.....“王德完有点哽咽,同时翻起背上的官袍,将背袒露出来。
百官望他背上斑斑伤痕,无不为之黯然,有人悄悄掉下眼泪。
泰昌皇帝见群臣变色,隐隐觉得此事不比寻常,当即缓步下了殿阶,前去察看这个王德完背上究竟有何文章。他看到的自然也是斑斑伤痕,但这伤痕有何文章,他实是不懂,只是茫然环顾君臣而已。
这时,泰昌当年东官的讲官、今之大学士韩象云出班奏道:
“此乃十八年前之事,当时王恭妃病重,王皇后也因维护圣躬的太子地位备受冷落,因愤而一病沉疴。朝野人心惶惶,均知万一王皇后仙去,郑贵妃势必立即顶为皇后,福王自然便是嫡子,陛下的太子地位当然也没了。所以王德完上书揭露王皇后被虐待的情形,请示先帝善待王皇后,免得朝野非议。因而触犯了先帝,被廷杖一百,革职为民。但也由此先帝恐外庭非议,改变了对王皇后的态度,令太医认真诊治,又延续了皇后十八年寿命,这才确保陛下的太子地位不致动摇!";
王德完紧接着含泪说:
”今陛下不封圣慈王恭妃,不封王皇后,却执意要封郑贵妃,由此可见老臣当年是保错了。愿陛下再赐老臣一百廷杖,责臣当年错保之罪!";
王德完语含满腔悲愤,说罢果然伏在地上,准备受杖。
泰昌帝泪下双腮,连忙将王德完扶起,喃喃说道:“卿是忠臣,卿是忠臣。...... 朕知错了。.... ";
他说罢,缓缓回到殿上。
群臣见皇帝认错,也不为已甚,当即闭口不言封后之事。泰昌帝朱常洛仔细一想,却又想不出错在何处?宫中乱糟糟,不建立中宫皇后主持局面行吗?册立郑贵妃为太后乃先帝遗诏,不落实恐有责难之声。他根本不知自己的衣食言行全被太监、官人们巧妙加工了一遍,便是听到的消息,看到的现象也全然走样了,他早被编织进一张巨大的网子。.....
这时,孙如游奏请:皇长子少时因被先帝疏忽,不学无术,望开讲筵,以习经史。左光斗、杨涟依然要求奏立太子,以安定政局。兵部尚书黄嘉善奏言:拨去辽东的军饷依然尚未到位,战士继续逃亡,前线节节失利。
方从哲也奏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